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
对草原牧民来说,养牛养羊都是日常生活,养马要精细一些,也难不到哪儿去。满草原的鲜嫩草叶,牛羊马崽子随处走随处吃,自然就会慢慢长大了。对他们来说,真正珍贵的,是土地里长出来的粮食。
有些心黑的大梁商人,到草原来行商。用一斗粮,就能换走一匹好马。现在女帝陛下竟然愿意用三石粮食来换一匹马。这可太好了!
高车族使者喜出望外,抢出来跪下,连连磕头谢恩。
其余各部落的使者,听到这等好事,都坐不住了,一个个争抢着跪下:“女帝陛下,我们也愿意为大梁养马。”
“我们不要这么高,一石粮,我们用两匹马来换。”
鞑靼族的使者,肠子都悔青了。他厚着脸皮,也跪下了:“仁慈的大梁女帝陛下,请饶恕小人之前的唐突冒犯。我们鞑靼族是草原里最擅长养马的部落,养出的战马耐力最足,跑得最快。求女帝陛下给我们鞑靼族一个机会,让我们为大梁养马。”
使者们此时都精明起来了,不再乱七八糟地嚷嚷,一律改用柔然话。在场的文臣武将们,基本都能听懂。
一众武将听到战马,个个眼冒精光。尤其是左大将军范大将军,看着女帝陛下的眼神分外热切。
边军缺战马,英卫营也缺。上好的战马,哪一支军队不想要?
如果这些部落每年能朝贡几万匹战马,最多三五年,大梁所有军队就不会再缺战马了。
别说用三石粮去换,就是五石也划算。
这又是女帝陛下睿智之处了。如果只以威压逼迫草原各部族养马,怕是维持不了多久,就会有草原部落奋起反抗。边军会战火不断。
大梁朝廷出一回兵进草原,消耗的钱粮是个庞大可怕的数字。女帝陛下也不可能一直坐镇边关,很快就要回京城。一味的压迫不可取,像这般刚柔并济,有利可图,草原部落们自己就卷起来了。
姜韶华冷眼看了片刻,听了一会儿,张口道:“朕一言九鼎,说话算话。”
“所有愿意为朕为大梁养马的部落,朕都不会亏待。每年三月,养好的战马送到边关来。一匹战马,三石粮食。有多少战马,朕就给多少粮食。”
“陈侍郎,准备契约,让所有愿意养马的部落签字。”
陈瑾瑜点点头,当场写了一份契书。
一众使者抢着去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