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前来投奔新梁城的牧民,不问出身,不管来历,只要愿意进新梁城,以后就是大梁百姓。登记后就有正式的户籍,发田地发粮种。
卢郡守说到做到。在城外排队领了热粥的牧民,登记了姓名年龄之后,就被领进初具雏形的城池内。第一步是先洗澡换上干净的衣服,接受大夫仔细的检查,确定了没有瘟疫病症,便能住进盖好的简易木屋里。
木屋里有床榻桌椅,能遮风挡雨。对住惯了帐篷的牧民们来说,这样的木屋已经足够好了。
每日都有人送口粮来。不过,每次只送一天的口粮,够牧民们填饱肚子。就这么安逸地住个十天八日吃饱喝足舍不得再离去了,衙门再分田地发粮种。
要教导牧民们耕种,衙门里的人手根本就不够用。也不能总薅边军的羊毛,边军抽调了大量人手建城池。这等小事,得另想办法。
卢郡守亲自去了一趟归梁城,从蔡郡守那里借调了一批擅长管束教导百姓的老吏,又征了一批擅长种田的农夫。老吏们每人负责一片区域的安全,农夫们专门教导牧民们种田。
这其中,竟还冒出了几段佳话。
归梁城的百姓样样都好,就是缺女子,大半都是光棍汉。来投奔新梁城的牧民里,却是女子居多。
这些年草原混战不断,难以计数的骑兵死在了混战里,有许多女子没了丈夫。她们带着孩童老人,在草原上生存艰难,来投奔新梁城,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没曾想,来了之后,有屋住有田种,每日都能吃饱饭。还有精壮能干的农夫们教导她们种田。
草原部族的女子,性情坦荡热烈,有看中的男子,直接就会张口示爱。被抽调来的农夫里,有几个相貌端正的,很快就有了爱慕者。一个没了丈夫,一个孤身多年娶不到媳妇,两下里一拍即合。
当有官吏来禀报的时候,卢若华也被惊住了:“农夫们才来几天,就有牧民女子看中配成一对了?”
“启禀卢郡守,不是一对,到今日,已经成了六对。”官吏忍着笑,一本正经地禀报。
卢若华抽了抽嘴角,很快笑了起来:“这也是好事。不过,不可因这些事耽搁了春耕。传本郡守的话下去,谁想娶新梁城的女子,就得一并留在新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