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壕沟里面坚守的四军步兵们,躲藏在挖掘出来的猫耳洞,防空洞里面,等待着日军炮击的结束。
和之前不同,日军这一次的炮击,并非是集中在某个区域,而是对整片防线上,所有被日军侦察兵标注出来的四军阵地,都进行一次轰击。
日军的炮兵阵地,也都分散开。
一般都是三到五门火炮,作为一个基本的作战单位,而且不会停留太久。
因为在之前的战斗之中,日军就已经发现了,若是他们打了一个基数的炮弹,还没有撤离的话,那么敌人的无人机,就会锁定他们的位置。
到时候这些无人机,只需要呼叫一下后方的大口径榴弹炮,就可以利用射程方面的优势,直接干掉日军的火炮阵地。
正是因为如此,北野平三郎对于炮兵的使用,也进行了改进。
所有的炮兵,都开始分散使用,并且每一次发射炮弹,都会控制在十发以内。
发射之后,就让卡车牵引着火炮,拉着炮弹,继续转移到下一个地点,等待前方汇报敌军阵地坐标之后,再次炮击。
这种作战方式,虽然相当的简单,但是却极大地提高了日军火炮的生存几率。
之前四军的反炮兵作战,可是让日军苦不堪言。
这些日军炮兵部队,若是想要对四军的纵深进行轰击,那就需要承担被敌人炮兵干掉的风险。
可现在分散开之后,打击的效果反倒更好,而且被敌人炮兵锁定干掉的几率也在变小。
显然,为了适应四军,第五师团,甚至是整个广灵南部防线的日军,都在进行着改变。
日军这种炮击,持续了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
虽然是断断续续的,听上去阵仗没有那么凶猛,却提高了自己的生存率。
“轰隆隆!!!”
终于,爆炸逐渐停歇了下来。
可在雪沫飞扬之中,日军的坦克和装甲车,掩护着步兵部队,也开始对四军在正面的防御阵地,发动了冲锋。
每一支日军进攻部队,哪怕只有三五辆坦克和装甲车,以及二三十个步兵,他们也会尽可能地保持阵型分散。
每辆坦克和装甲车之间,至少要保证二十米以上的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