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就是“洋火”,也就是老百姓常用的火柴,之前也是外国人的天下。
虽然在开战前,华夏也曾经有过一段时间轻工业的大发展,可是好景不长,被小鬼子的入侵彻底给打断了。
有限的一些纺织厂和火柴厂在内迁的过程中,损失惨重,短时间内根本就恢复不了产能。
直到八路军根据地工业区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
得益于某人的瞎胡闹,八路军接收了大量的工业设备,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全产业工业体系。
虽然规模比较小,但是该有的都有,只要有需求都能生产,尤其是各种各样的工业母机,能不断地生产出大量的机器设备。
像火柴厂这种轻工业,只要攻克了相关工艺,就能立马开设大量的工厂。
目前八路军相应的火柴厂起码有二十个,规模有大有小,其中最大的就开在丁伟的29纵根据地,一个月能产一百万盒。
这是丁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不断地给上级发电报,甚至专门跑到独立纵队司令部磨了半个月,才被特批的。
再加上他脑子灵活,不但开烧锅酿酒,还开办了各种各样的机械加工厂,其经济实力在八路军同级别的纵队中也算是数一数二的。
而孔捷那边,主要开办各种食品加工厂和纺织厂,承接了大量的海外订单,也获得了大量的经济收益。
当然这些也属于李云龙的特别照顾,毕竟他们仨当年号称“晋西北铁三角”。
只要有订单,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可以用来更新部队的装备,战斗力就会持续增长。
而其他的部队,只能靠上级的分配,可是这么多人,就算部队更新装备也需要排队时间,这个差距一下子就上来了。
至于“洋钉”和“洋铲”则是更加被独立纵队打成了白菜价,甚至于还反向出口到国外,当然主要走的是周志明的那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