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李亚子没有灭燕,又怎么能去山中掘宝呢?
朱瑱又提了一个问题。
“李爱卿可知,晋贼既然已经兵临卢龙军,怎地又忽然偃旗息鼓?”
李振回答道:“据郭从谦传来的消息,说是晋王的遗孀忽然病危,李亚子为了博取孝顺之名,居然撤军。”
朱瑱有些意外。
“噢?为一老妪,居然置幽州,置军国大事于不顾?哼,以朕观之,此非孝顺,乃是愚孝!试想,若是真孝顺,他就该完成他阿耶的遗命,消灭燕国。置先王遗命于不顾,重小节而忘大利,这个李亚子,也不过是目光短浅之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于皇上的分析,李振是心服口服了。看来,一个人只要当了皇上,坐到这把龙椅上,屁股决定脑袋,也就有了充分的理解力、判断力。
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许多无道昏君,也是坐在龙椅上的。
“陛下英明,这样看来,李亚子目光短浅,如今虽然猖獗一时,必非长久之患。”
朱瑱沉吟一下,不知道如何回答了。对方目光短浅,但如果就在他短浅的目光里得逞了呢?那时候,还知道谁笑到最后吗?
见皇上没有回答自己,李振马上开始献计献策。
“陛下,臣还有一计。”
朱瑱看看这位父皇时代的智囊。
“奏来。”
“陛下,两国相争,自然要看经济实力。晋国地方,多是穷山恶水,产粮原本有限,李亚子一直穷兵黩武,臣以为其势不能久。而我大梁,兵多将广,特别是先皇重农桑,减赋税,四民乐业,国家强盛。所以,臣觉得,可以与晋国展开疲兵之计。”
“疲兵之计?”
“正是。陛下,臣请陛下命王彦章、葛从周、张归厚,各统一军,分别进攻晋国的登元军、昭义军和同州、河中一带。晋国救河中,则登元军告急。晋国救登元军,则昭义军告急。如此多番袭扰,晋国必然兵疲粮尽,则官兵就可趁机收复失地。”
朱瑱很感兴趣。
“是啊,李相,你这计较,才像一个大国宰相的建议嘛。不要整天幻想那些缥缈不实际的东西。”
“是,陛下教诲,老臣惭愧无限。”
朱瑱想了想又说:“这个计划,你可以与三位将军商量过,如果可行,就以密折呈上,朕再做斟酌。”
这个结局,已经令李振很满意了,毕竟,自己身为文臣,提出了国家级的战略,而且很有可能被批准。
但是皇帝的下一句话,却让他目瞪口呆。
“朕的意思,是要迁都汴州!你和他们几个,好生商量个结果来奏上。”
迁都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