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德国人之所以给立陶宛“自由军”面子,不单纯的是为了维持和众多反苏组织的关系,也是因为自己兵力确实不足。
这一问题除了导致正面战场德军各个锋线之间往往有极大间距,即使是认真组织的围歼战,也经常因为装甲师和步兵师行动速度差异,给了很多苏军在战败后溃逃,并再次被组织起来阻击德军的机会。
(德军使用苏军组织不灵产生的部队间隙大肆猛突进攻神速,苏军使用德军数量不足产生的间隙死命逃窜,属实是良好的匹配机制了。)
在巴巴罗萨计划最初进展神速,获得了大量占领区之后,兵力不足的德军更是面临了驻守兵力需求激增严重削弱主力的问题。为此德军采取了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几种方法缓解兵力压力。
(小国征服大国,如何驻军控制占领区永远是绕不开的致命问题。)
一是,开源,大量吸收外国志愿者入伍,主要来源于波兰人、波三小国人、鞑靼人等具有一定反苏情节的民族,最初这些人还只是被德军招募作为后勤人员。
但随着兵力问题进一步加重,这些原本不被完全信任的外人,甚至能直接作为机枪手等德军重要兵种参与一线作战。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德军而言,这些被自己军队教化的外籍人员,远比那些德协军(以德国盟友身份参战的罗马尼亚人部队等)靠谱。
二是,节流,与占领区反苏组织合作部分承认其自主权,或者默许党卫军、盖世太保、阿波维尔等使用屠杀等残暴手段(德式三光政策)建立占领区政府以实现以战养战,大量调集德协军替代德军完成驻守任务,从而减少自身对于维持占领区需要的驻军消耗。
(熟悉的操作表明德日能成盟友是有根本原因的)
这两手方案,前者对于占领区的影响还较小,但是后者则给了苏德战场德军控制区,产生规模巨大且成分复杂的敌后游击队创造了条件。
这些游击队小的可以是过家家式的借助德军无力管辖而偷偷活动(目前和薯条君合作的这个),大的可以光明正大的在德占区啸聚山林收取过境税,甚至德军后勤想要通过都得“交税”。
(有装甲列车的游击队了解一下,建立游击队共和国,还得到苏联承认和帮助的游击队了解一下)
上述这些情况发生在整个苏德战争时期,而作为三个集团军群中最弱的北方集团军群(兵力最少),这些情况的萌芽更是从巴巴罗萨开始的第一周就显现了出来。
………………
薯条君当前就正在体验德军兵力不足这一根本问题,在小地方生产的奇特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