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钐镰不好买

一听有货,李龙立刻大喜说:

“要十五把。”

盖冬窝子的小伙子有七八个人,加上玉山江哈里木算十个,李龙准备多预备几把这样的话分的时候也好分。

“我去看看,你等等啊,不一定有这么多。”这售货员说道,“咱们这边牧民不多,要这东西的还是少。”

等了一会儿,那售货员抱了一捆东西过来放在木质框架玻璃台面的柜台上,那柜台上发出了清脆的声音。

“来,看看吧,是不你要的钐镰。”售货员微笑着说。

这些东西是用牛皮纸包着,然后再用绳子捆在一起的,捆的还挺严实。

售货员解开绳子,打开牛皮纸,露出里抽的金属物件。

的确是钐镰,一把刃长约七八十厘米——李龙摸了摸刃口,这是开过刃的,感觉很锋利。

“需要自己加个木头把子,”售货员说,“我记得好像木头把子上面需要斜着钉一个小架子,没用过,只看过。”

这位挺懂行啊,李龙看了看对方,然后数了数,十五把。

“同志,还有多的吗?”他觉得这玩意儿拿过去的话,哈里木他们肯定喜欢的。

“没有了,这十五把是最后的存货了。”售货员笑着说,“我们清底子了。如果不是你要,再过几天可能就退回去了。”

“行,那一把多少钱?”李龙知道自己也不能再多要求了,能找到已经是惊喜了。

“我们清库存了,原价四块七,这些钐镰成本价给你,三块一把。”

“好。”李龙数出四十五块钱递了过去:

“麻烦你给我包好。”“没问题,麻烦你过去开个票。”

抱着包装好的钐镰,李龙觉得心头一块大石头落了地,至少这些钐镰能交差了。

原本他想着现在就去山里把钐镰交给哈里木他们,想想又算了。还是套上马车再去,把小鹿拉回来,顺带着要拉一车粪回来,院子里也要种菜了。

事情办完,李龙再次转回老街,这时候就能好好看看了。他看到有卖鱼的,便特别关注了一下。

卖鱼的摊子有三个,有一个专门卖大鲢鱼的,剩下的两个则是和自己以前一样,啥鱼都卖,不过鱼的数量不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时间过了,鱼已经卖去了一大部分。

鱼的价格便宜了一些,这让李龙有些意外,小鲫鱼虽然没自己在小海子里逮的漂亮,但价格是七毛到八毛,大块头的鲤鱼和草鱼都是九毛到一块,买鱼的人还是挺多的。

李龙猜测应该是天气热了,鱼好逮了,所以价格掉了下来。

老街上的摊位九成都是卖手工物品、农副产品的,价格算起来也不算低。

李龙又想到了给秦红艳提出来的那个建议,编筐来卖。

有几个卖筐的摊位,大筐小筐都有,还有用高粱杆子(扫帚糜子)做的锅排、六角馍盘之类的,大都是一两块钱。

xj是地广人稀,人工历来要比口里要贵一些。特别是这个时候,国家的轻工业还没发展起来,许多工具用具都是手工做出来的。同样的东西,口里卖五毛,这里就可能卖一块,毕竟人少,但需要用的东西却很多。

所以接下来的一些年,大量的人口从口内过来,在这里找活干。

李龙记得后世网络上有一个挺出名的问题,为什么xj内蒙去内地打工的比较少——自然是因为本地工作的机会比较多。

当然你要说上层的通道和那种工资特别高的岗位,那自然是比不上内地的,毕竟发展的就慢一些。

站在李龙的这个层面角度,他想不到那么高,只知道一直到他脑溢血的时候,农村特别是兵团那边,还是不停的需要内地的人过来干活。

李龙看到有卖菜籽的,便买了一些。这时候的洋柿子比后世各种所谓的水果西红柿味道要好很多,他决定以后一定要留种子下去,免得等到二十一世纪十年代的时候,种菜都得去种子公司买种子,虽然结的多长的也漂亮,但那味道始终就不如八十年代的。

曾经李龙也以为是因为只是怀念小时候的味道,毕竟那时候吃的并不丰富。

直到有一次去山里旅游,在一个农家大院里,看到一块种的很不怎么样的西红柿地里有几个长的不怎么样的,但已经红了的西红柿,他摘了一个尝尝,然后就知道了——这特么的才是小时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