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做的是米饭,炒的两个菜,盘子量都挺大,也放了一些肉。李龙算了一下,感觉当时提过来的肉,杨秀兰这里似乎就没怎么做多少,不然今天这肉不可能放那么多。
他想说点啥的,不过最后没说出来。可能是因为生活原因,杨秀兰平时做饭放的肉少,能理解。
毕竟是过了苦日子的人,不可能一下子变过来的。
不过说实话,这饭和菜是比自己、顾晓霞做的好吃。
算是家常饭中的上等水平。
吃过饭,在屋子里休息了一会儿,顾晓霞要去上班,李龙就一块儿出来了。
“你去石城注意安全,早点回来。”顾晓霞已经知道李龙下午要去石城,便叮嘱着。
“好。对了,我问一下,现在咱们县里有维校哈校吗?我山里的牧民朋友想问问他们孩子上学的事情。”
“目前还在组建中,明年就差不多了。”顾晓霞说道,“实际上他们上学,如果年龄不大,最好就直接去牧业队。毕竟维校哈校组建也是初中,没有小学的,小学都是以乡和国营单位为主。”
李龙点点头,和自己想的一样,当然就看哈里木他们怎么想的了。
到了路口两个人分开,顾晓霞骑上自行车去上班,李龙则往客运站走去。
买票上车,李龙感觉车里还是挺冷的,这时候的车里别说空调了,暖气都不一定有——至少这辆车没有。上车的人一个个都裹紧了衣服。
车没坐满,司机和查票员在外面喊了一会儿,然后直接发车。
车是旧车,不知道从哪里淘汰下来的,发动机的声音听着没有那么健康,但速度不慢,肯定是比李龙骑自行车和坐马车快,所以他也不强求。
车的玻璃窗户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还有着各种各样比较美丽奇特的花纹,和窗花一样。
李龙从小到大,两世为人都没搞清楚,这玻璃上的花纹怎么看着就挺有规则感的,像花,像各种抽象的植物,但线条又不是那么乱。
怎么做到的?结冰冻起来不是应该起不规则的纹路吗?
当然也只是好奇,没问过查过原因。
看着这玻璃,李龙突然玩心大起,攥起拳头,用掌缘处按在了玻璃上,一股子凉意传来,很快,玻璃上的冰融化,留下了一个图象,然后李龙用手指头在那个图案的顶上点了五个点,就形成了一个小脚丫的形状,挺像的。
李龙又按了一个,形成对称的一双脚掌,等转过身来的时候,发现车里不少人都在盯着自己看。
他吓了一跳,这啥情况?
然后就反应过来了,应该是看自己搞的这个图案好玩吧。
自己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也很好玩。
不过那是上一世,上一世自己好像也不过十来岁的时候看到的。
当时也挺惊奇。
这时候汽车已经过了玛河大桥,李龙透过那一双脚掌往外看去,一片白茫茫。
然后扭过头的时候,发现有人在学自己往玻璃上“印花纹”,他笑了。
汽车到老街停下来,车上的人大多早早就站起来挤在门口打算早点下,李龙倒是一点也不急,等人都下完了,他才稳稳的下了车,四下看了看,然后往种子公司走去。
路两边都是摊贩,不少人在看到汽车下来人后,甚至大声冲着他们吆喝着招揽生意。
显然,现在卖货的人已经深知吆喝的重要性,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喊出来,别人怎么知道你卖什么?
这里比玛县的市场热闹的多,让李龙不禁感慨着。从现在起往后四十年,玛县的人有了钱,其中大部分也是会到这里来消费。
所以石城电视台的广告上,通常在“广大市民”后面加上一句“沙玛两县广大群众”,沙就是沙湾,玛自然就是玛县了。
石城的范围比玛县大,李龙从老街走了二三十分钟才到达种子公司。这里就是一个院子,门口的雪清扫的比较干净,李龙进去后看里面两个人,这屋子比玛县的要大一个半样子,柜台上没啥东西,后面的墙上写着各种种子,数量很多。
李龙扫了一遍,发现同样是粮食和蔬菜的比较多,西瓜有,没有打瓜。
“同志,需要点什么?”三十多岁的剪发头女同志笑着问道。
“我想问问有没有打瓜种子。”
“打瓜?”女同志愣了一下,显然,她不知道。
“没有。”五十岁左右的男同志说道,“我们上级部门那边应该有,不过要的话,这种子比较贵,你既然能知道打瓜种子,应该知道这玩意儿用途不广,数量少自然就贵。”
“种子多少钱一公斤?”李龙问道,“贵点倒没啥,我还想问问如果种出来的你们收不收?”
“收倒是收,不过我们只收优质种子。”男同志站了起来,走到柜台边上面对李龙说道,“收的话自然也会贵些,当然不可能是种子价。”
“有具体价格吗?”
“种子卖的话一公斤应该不超过十块钱,但差不多也在七八块。收的话,两三块钱吧。”
李龙盘算了一下,和先前的都差不多。
“那你们最多能收多少?”
“几百公斤。”男同志说道,“我们收来也是做种子备用,或者送到实验站繁育场育种,再就是出售,用不了多少。”
李龙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