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东,你也要注意休息啊。"刘潇温柔地说道,眼中满是关切。
李卫东笑着点点头:"放心吧,我没事。能照顾你们,我很开心。"
就这样,李卫东简单地陪伴了妻子和孩子一段时间。然而,国家的重任依旧在召唤着他。
一个星期后,李卫东不得不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临走前,他深情地亲吻了妻子和孩子的额头,眼中满是不舍。
"潇潇,孩子就拜托你了。我会尽快回来的。"李卫东说道,声音中充满了歉意。
刘潇理解地点点头:"你放心去吧,我会照顾好自己和孩子的。国家需要你,你一定要好好干。"
李卫东感动地看了妻子一眼,然后毅然转身离去。他知道,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孩子们能生活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里,他必须继续努力。
回到工作岗位后,李卫东立即投入到了新的项目中。前段时间出口的各种产品为国家赢得了大量外汇,这为李卫东的新计划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根据李卫东的设想,他们购买了大量的原材料,准备开发一项真正的新能源技术 - 太阳能电板。
太阳能电板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科学家们发现了光电效应。
然而,真正的突破是在20世纪50年代,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制造出了第一块实用的硅太阳能电池。这项技术迅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人们开始意识到太阳能可能是未来能源的希望。
在60年代初期,太阳能电池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这一时期的太阳能电池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957年,霍夫曼电子公司生产出了第一批商业化的太阳能电池,效率约为2%。这些早期的电池主要用于为人造卫星提供电力,成本极其昂贵,每瓦特造价高达1000美元。
1960年,霍夫曼电子公司推出了效率为14%的太阳能电池,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重大突破。然而,由于成本仍然高昂,这种电池的应用范围仍然十分有限。
1962年,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发明了第一个现代硅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采用了扩散P-N结结构,大大提高了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
1963年,夏普公司开始大规模生产太阳能电池,并将其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如太阳能计算器等。这标志着太阳能电池开始逐步走向民用市场。
1964年,NASA发射的Nimbus卫星首次使用了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阵列,为卫星提供持续的电力供应。这次成功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太阳能电池在航天领域的发展。
小主,
1965年,漂亮国学者普林斯提出了"钝化发射极太阳能电池"的概念,这一理论为后来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大幅提升奠定了基础。
尽管60年代的太阳能电池技术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其效率和成本仍然无法满足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需求。大多数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仍然徘徊在10%-15%之间,而成本则高达每瓦特100美元左右。
在李卫东获得的先进技术中,就包含了非常强大的太阳能电板技术。这种技术的转换率比当前水平高出数倍,可以很轻松地收回成本。李卫东深知,中国广袤的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光照资源,如果不加以利用,将是巨大的浪费。
更重要的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国家的用电量正在急剧攀升。传统的火力发电厂成本高昂,而且污染严重。相比之下,太阳能发电不仅清洁环保,一旦形成规模,成本还会大幅降低。
考虑到这些因素,李卫东决定亲自着手制作太阳能电板样品。他知道,这项技术如果成功,将为国家的能源战略带来革命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