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在外面伤害别人,还不如好好地在家里疼惜一下龚琴心。

还别说,这个中滋味,还零点是让人有点难以忘怀。

七天的时间,杨回再没有出府,等到时间过了,杨回这才又来到了国子监。

考生的试卷现在也如前世的重要考试一样,一旦交卷,便会有专门的人将试卷的名字盖住,然后再交由阅卷的考官审卷。

七千多份考卷,都已经整理好了。

审卷的考官有五十多个,他们都是分开坐着,每审完一卷,便会由人再给他们取一份过来,并不会让他们在这试卷当中自己去选。

这也是防止着有人会通过字迹来分辨出试卷来。

杨回与两名副主考坐在一旁,当有审卷的考官发现有不错批复之后,便会有人将这样的试卷送到他们这里来,让他们三个主考过目。

说真的,杨回对于这一届的科考的兴趣并不是很大,因为这一次的试题还是沿用以往的那种,考的是经史子集一类的,文科的比重还是很大。

所以,这引经论典,杨回也直接丢给了两个副主考官。

杨回也只是时不时的看一下算学之类的试卷。

不过,杨回也只是看了几张之后,便再无兴趣。

无他,只因,大周的算学还是太过于落后了,还停留在加减乘除上面。

要知道,这可都还是全国的学子齐聚一堂的结果。

看来自己还真得要振兴一下周国的理科了。

两个副主考官也会将觉得优秀的试卷放在一边,这只怕进士就会是在这其中选择了。

进士的人数也是定下来了,也就是九十九人,这是女帝与杨回商议得来的结果。

九为数之极,现在大周百废待举,取九十九人自然也是为了有个好的寓意。不过,大周国需要的官员可不止这么点人,所以,没有中进士的,这一次,也是开了特例,还取一千多名举人。

所以,这九十九名进士可都是要留京的,至于举人,有的会留京,有的则是去地方为官。

所以,这些试卷被两名副主考留下来的,几乎是都可以当官的人,只是看官职的高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