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接手了这里的化肥厂、砖瓦厂、水泥厂和红星医院后,宋卫国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不时亲自前往工程队,与那些挥汗如雨的建筑工人深入交流,探讨工程进度和质量问题。
就是四处奔波,前往各个医学院,费尽心思 “挖人”;再不就是不辞辛劳地去拜访那些隐于民间的神医。
从1951 年出台的中医管理条例,让中医界陷入了巨大的危机。条例规定所有中医必须考西医科目,不合格的就取消行医资格,这一规定引发了中医界的强烈愤慨,中医的发展越发艰难,许多有名的中医心灰意冷,纷纷离开了城市。
而宋卫国的邀请,就像黑暗中的一道曙光,照亮了这些中医心底的期望。
不少中医被宋卫国的真诚和热忱所打动,陆续来到昌平郊区。
这里,仿佛成了中医在困境中坚守的最后一道防线。当然,这其中要是没有周天的支持,根本不可能。
周天经历过前世西医的蓬勃发展和中医的逐渐落寞,他绝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中医重蹈前世的覆辙,走向衰落。
他虽不是圣人,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彻底改变中医被打压的艰难局面,但至少,他想尽自己所能,为中医保留一丝元气。
为此,卫生厅对研究院收留大量中医的做法表示不满,多次提出质疑。
可每次,都被周天毫不客气地怼了回去。
周天为人低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好欺负。
这些年,他广结人脉,虽说还不足以彻底左右一项国策,但要影响一下国内卫生厅的决策走向,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上面的领导也不会因为这点事就责怪他,毕竟在收留中医这件事上,很多大佬其实是持赞成态度的。
尤其是国家的几位核心领导人,他们作为国家发展方向的掌舵者,又怎会不明白中医对于民族和国家的重要作用?只是当时形势所迫,有些政策不得已而为之。
周天的做法,恰好符合了他们内心的想法,所以他们选择了默许。
“院长,卫生厅又打来电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