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如愿以偿

十五从军行 2事无成 1965 字 1个月前

听见这边欢声笑语热火朝天,万教头也挤了过来,看着几步远的地方躺着一支箭,他也忍不住“呵呵”得乐起来。再回头看见李元吉正躲躲藏藏的,明显有些无地自容没脸见人,就立刻明白过来。他走过去接过李元吉手中的弓箭,说了句:“看好了。”然后搭上箭稳稳地将弦拉满,他并没有急于放箭而是转过头看着李元吉和萧虎,耐心地指点起来:“身体放松,不要着急,先稳住。”

李元吉盯着万教头的手臂,心里又惊又羡慕:“好家伙,真的稳如泰山。”

万教头转头盯着前方,继续说道:“眼睛盯着目标,不要看箭,用余光去调整方向。一旦确认目标,不要有半分的犹豫,立即松指放箭。记住,只松开手指,手臂千万不能动。”说完两个手指立即干脆利落地松开,只见那箭矢当即如闪电一般飞出去老远。然后就听见“咚”的一声,半个箭身都深深地射进了那稻草人的胸口里面。

“好,好。”围观的士卒们立即吆喝起来。

万教头将弓箭交还给李元吉,叮嘱了一句:“别急,好好练。”

“遵命!”李元吉兴奋地应了下来。接下来的练习他果真耐心了许多,认真地品味着每一个动作,很快便找到了射击的感觉。

与拳法、刀法比起来,弓箭确实比较简单,所以只训练了两三天就结束了,接下来就该轮到弩了。

对于弩,李元吉比较陌生,所以当货真价实的军弩递到自己手里时,立即瞪大了眼睛兴奋、新奇地打量起来。

与弓一样,弩也有弦,不过又多了两样不同的东西:弩臂和弩机。弩臂横穿整个弩身,承载着弓和弦。弩机是一个控制机关,用来扣住弓弦和箭矢。它使用比弓箭还简单,只要轻轻地扣动弩机便可自动完成放箭。

除了这种常见的轻弩,万教头还带来了几架威力更大、射击距离更远的踏弩。与轻弩比起来,踏弩尺寸更大、硬度也更高,非十石之力不得开。为了辅助上弦,其前端特地设置了一个脚踏环,上弦时用脚踩在上面,所以才得名踏弩。

对于踏弩,李元吉也就好奇地摸了两下,因为无论是重量还是硬度,都不是他这细胳膊细腿能够操控的。不过好在万教头也只是将它拿过来让大家长长见识而已,既不用学习也不用考核。

经过了几天的臂力和瞄准的训练,李元吉总算是初窥门径了,无论是射击的稳定性还是准确度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只不过没法像前几次那样独领风骚了,好在他也不在乎,感觉很开心也很满足。

完成了全部的兵器训练后,接下来进行的就是最后一项训练了,也是最关键的一项:阵法训练。

通过体能、武术、兵器的训练,确实可以大幅提高个人的体力、耐力和作战技巧,快速提升士卒的单兵作战能力。但是战争终究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大规模军团级别的厮杀战斗,在这个过程中队伍的协调性、战术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这些就需要通过阵法的训练来获得。

简单的说,阵法就是作战时组织军阵、协调战斗队形的兵法。就是军队在投入战斗时,根据地形地势、敌我双方实力、天气等各种状况采用的战斗队形和战术。

阵法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不同阵法自然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效果。按照形状可将阵法划分为方阵、圆阵、雁形阵、锥形阵等等。其中方阵攻守平衡,最为常见;圆阵重守,多用于防御作战;雁形阵和锥形阵则偏重进攻,一般作为冲锋阵型出现。

阵法如此繁多,在战场上具体采用哪一种是需要根据敌我双方的攻守形式灵活变化的,而这就充分考验着军队的阵法素养、将领的洞察力和临战指挥技巧。

阵法素养高的军队,下到一队一伍、一兵一卒,上到一个军阵甚至整个军团,都能紧密配合、融合到一起。做到勇者不独进,怯者不独退,金鼓所指万人齐刃,将军队整体战斗力发挥到极致。

正因为如此,在士卒的日常训练中,加入队形、阵法的演练才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在日常训练中养成阵法、战术的意识,才能在作战中真正做到齐心协力、万众一心。

在万教头仔细强调了阵法的重要性后,阵法的训练便正式开始了。

训练是从“辨旗帜,审金鼓”开始的,在日常的训练中,所有的军令都是教头面对面口头下达的,十分方便,但是在战场上这是万万行不通的。真实的战场除了混乱还是混乱,那里哀嚎连连、嘶吼震天、血流漂杵,就是一个活脱脱的人间地狱。这时要想快速准确地传达军令就必须依靠一种显而易见的方式,比如旗帜、锣鼓。而这就需要士卒对旗帜的变化、金鼓的声响具有正确地识别理解能力,“辨旗帜,审金鼓”就是训练这种能力的。

这项训练由一位专门负责传令的传令兵亲自示范讲授,传令兵先将军中的各种旗令、金锣语令系统全面地讲解了一番,然后现场随机摇旗、鸣鼓敲锣,考察众人的反应。凡是闻令后不能做出正确响应的,不能令行禁止的,当即板子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