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蒋永军打电话质问父亲,永琴上学的事情

“爹,家里那些个钱,咋不给妹子永琴上学?”

蒋云霆面对的是以后要给自己养老的儿子,他还是很在意自己在他心中的形象的。

“不是,永军,你这话就冤枉我了,你看看咱们村子,有几个女娃子上了学的,再看看有几个上了小学又上了初中的,满村子,一百多户人家,只有你妹子上了初中!”

蒋云霆这话不假,他们村子在华国西北地区,普遍干旱缺水,收成不好,原来的农民靠天吃饭,所以格外重视男娃,毕竟男娃有力气能下地,还能传宗接代。

女娃就不行了,下地比不上男娃。

七八十年代,他们村子的女娃普遍是一天五六个公分,好点的也就是七个公分,再多没有了,这公分就是钱,就是粮食,关系到一家人的肚子,由不得家里人不重视男娃。

所以他们蒋家村女娃们生下来,三四岁就要上灶台做饭,五六岁喂鸡鸭鹅,七八岁给弟妹喂饭,把屎把尿,顶半个大人了。

更别提上学了,到现在还有不少妮子是文盲,好一点的给上个二年级,或者小学毕业,识字,认得“男女”两个字,出门不会进错厕所,就行了。

蒋永琴是他们村子唯一的上了初中的女娃,当时村子里不少女娃娃羡慕,甚至还有说酸话的村民,还是蒋云霆这个做父亲的顶住了村子里人异样的眼光送永琴去上了学。

蒋永军下一句话,其实按说不应该问出口,但是他知道如果他不问,妹子永琴永远都不会问。

“爹,当初咱家有砖瓦房,也不需要花钱盖房。”

“就算爷奶要吃药,能吃多少钱呢?我也只上到初中毕业,我娘的抚养费,不是还剩不少呢?为啥不送永琴去上学?”

蒋永军也是长脑子了,他知道这话按说不应该问出口,毕竟村子里永琴这样初中毕业是好的了,可是永琴不一样啊,村子里别人家是没有钱,家里紧巴巴,他家可是有两千块的。

蒋云霆没有想到蒋永军对于刚才的说法,不接受,还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蒋云霆知道这话绕不过去了,索性都说了。

“永军,我不仅仅是你们爹,我还是你爷奶的儿子,他们病了,我得出钱给他们看病吃药!”

“后来更是瘫痪了,我还要下挣工分,不得已这才娶了你们后娘,她给伺候瘫痪的爹娘,任劳任怨,还送走了他们,我总不能用人超前,不用人超后吧,她想送燕子他们几个去上学,这是她这几年唯一的要求,我就应了!于情于理,我作为丈夫,都不能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