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满腔热血为家国

谋明1630 清波凡人 1156 字 21天前

宣府镇总兵府,白虎节堂。

议事大厅内人头攒动。

宣大三镇辖区内五品以上,各守城池的军事主管,共七十几号人员在集中议事。

兵部右侍郎,宣大总督张宗衡,宣府总兵曹文诏,大同总兵王朴,山西总兵刘其正等到场议事。

议事内容就是如何抵御这次皇太极的再次来犯。

自崇祯三年正月,皇太极从喜峰口突破长城,兵锋京师城下之后,四年过去了,这是后金的第二次大规模进犯大明北疆。

实在是欺人太甚!

大明朝廷震惊,崇祯帝下旨,指派宣大总督张宗衡主政这次防御。

宣大总督,这是个战时临时官名,届时由朝廷临时指派,一般为文职官员。

宣大总督授权全衔为: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军务,兼理粮饷。

明末中后期,但凡大明的总督,提督等军政要职,均有六部三司一院的文职官员来另时担任。

而五军都督府辖下的卫所武官,镇戍营兵制下的总兵,副总兵都得听命于临时钦差-宣大总督大人。

在明朝中期开始,是朝廷的文官系统全面压倒武官系统,还往往是品级低的文官,来领导品级高的武官。

例如:宣大总督张宗衡,是兵部右侍郎,正三品衔,而宣府总兵、宣乡伯曹文诏,却是五军都督府佥事,从一品武官。

大同总兵王朴,山西总兵刘其正,没有勋职,那也都是五军都督府佥事,从一品武官。

除了文官统辖武官,还有宦官监军。

这样的管辖显得不伦不类,外行管理内行,形成多头管辖的矛盾会很多,容易造成政令不畅,反应迟钝,行动滞后,像是个老态龙钟的衰人。

这种奇葩事,历史上恐怕也只有大明朝廷,才会出现。

这套权力分散、多头管理、相互牵制的管理体系,可追溯到明太祖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