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彪也很相信孙长策的实力,玉彪坚信,孙长策会处理好他那边的麻烦,然后快速过来解围。
所以,他只要严防死守,守住城门就行了。
他有他的计策,齐横元有齐横元的对策。
孙长策确实被绊住了,还不是普通的被绊住。
孙长策领兵五万,增援俞陵关,这本来是一支很精锐的部队,再加上孙长策的能力,解救俞陵关,或者,联合姜乘池和玉彪等人,击败齐国,完全不成问题。
但他们不会料到,齐横元的反战能力那么强,而齐横元又在每个地方都安插了探子,一旦九关九城有任何风吹草动,他立马就能知道。
就算当时俞陵关被围困了,外面的探子还是可以把消息传递给他的。
当然了,他们也不会想到,齐横元和燕宁,居然不在军营里面,反而回了归阳城!这更加给了齐横元极大的便利。
若是齐横元和燕宁都在俞陵关,那齐横元就没办法快速集结陈东雁,以应对孙长策的围堵,毕竟被围困在俞陵关内,齐横元想往外送信或是发布命令,都会非常困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东雁的手上并没有多少士兵,充其量只是一部分的殿卫军,刚开始齐横元不知道那些被发配流放的武侯或关侯们遭遇暗杀之事的时候,分派到每个被发配流放的关侯和武侯们地方的殿卫军最多三个,后来知道了那些被发配流放的武侯或关侯们遭遇到了暗杀之后,他就让陈东雁加大了殿卫军的人数,至少每一个地方都有十个殿卫军。
如今有六个关城的关侯或武侯们被召回了,那也就是说,六个地方的殿卫军们都集合来抗敌了,加起来也只有六十人,再加上宋太来、鲁伐等家族里的人,共有一百多人。
一百多人,对五万大军,怎么排兵布阵都不可能战胜,数量悬殊太大了。
陈东雁也不会真的拿一百人去挑战五万人,陈东雁在赶来俞陵关之前,半路上遇到了宋太来,陈东雁让宋太来去三原关调兵,调骑兵,最迟三天要到达俞陵关。
宋太来离开之后,不多久,陈东雁就与鲁伐汇合了,两个人商议了一下,如何靠仅有的兵力,引开孙长策主力,而剩下的姜国士兵们,待宋太来领了三原关骑兵之后,再与之纠缠。
只要能把他们引出俞陵关城外三十里,陈东雁一行人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陈东雁和鲁伐商讨之后,制定出了一个计划,就是晚上烧火擂鼓,制造出有齐国大军来增援的假象,就算孙长策有怀疑,也定会派人来探虚实。
那些人来了,自然是有来无回的。
次数多了之后,孙长策就会亲自前往。
那个时候,就是调开孙长策主力的最佳时机。
只要陈东雁拖住了孙长策,那么孙长策带来的士兵们就不敢再轻举妄动,没有孙长策的指令,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行动,等宋太来带来了三原关的骑兵,只会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计划刚开始进行的不太顺利,孙长策太谨慎了,陈东雁和鲁伐连续两天挑衅孙长策,孙长策都稳稳的不动,只在第三天的时候,陈东雁一个人突袭了孙长策的五万大军,狂斩上千人之后,孙长策这才领兵灭敌。
孙长策早就看出来了陈东雁一行人的阴谋诡计,知道他们是在声东击西,孙长策才不会上当呢。
第三天之所以出兵,是孙长策太过自负,也加上他不能容忍自己带领的士兵,莫名其妙死去上千人,孙长策觉得敌方并没有太多的士兵,有的话早就大军压境了,还搞这些小名堂。
既没有多少士兵,那他就无需顾忌,凭他的本事,再加上他的一万士兵,怎么着也能将敌方拿下的。
可他小看了陈东雁,也小看了鲁伐,随鲁伐一起被发配流放的还有鲁伐的两个儿子,那也是在战场上磋磨滚打了很多年的老将士了,再加上殿卫军们的能耐,孙长策这一去,竟是好几天没能脱身。
宋太来赶在第四天带来了三原关的骑兵们,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共三万人。
除了这三万人马之外,三原关武侯高志也来了。
有了这些人马,想要对抗孙长策的五万大军,完全不在话下。
孙长策陷入了苦战,想要解救玉彪等人,完全不可能了,陈东雁也不会给孙长策这个机会。
玉彪死守城门,坚持了七天,第八天,风平浪静,齐国这边没有再发动攻城战,玉彪观望了很久,玉清也观望了很久,两个人对看一眼,玉清说:“齐国暂时休战了。”
玉彪凝重道:“不可掉以轻心。”
玉清点头:“我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