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想起贾谊

刘信道:“没有。我只是记得,历史之上,楚国是在粮食问题上,吃过大亏的。

当初齐国和楚国争霸,齐国故意高价向楚国收购鹿皮,导致楚国人纷纷荒废种粮,争相去捕鹿。

一年过去后,楚国的田地杂草丛生,粮食产量大幅下降,粮仓空虚。

当齐国停止向楚国出售粮食并封锁城门时,楚国陷入了严重的粮食危机,将近十分之四的楚国难民逃到齐国,楚成王内外交困,只得派大臣求和。

楚国既然有这样惨痛的历史教训,为什么还不重视储存粮食,还会在粮食问题上犯重大错误?”

扶苏看向刘信的眼神,更加充满欣赏,点头道:“确实,楚王昏庸,不知道汲取历史教训!

过去,扶苏只是听母亲说,楚国地大物博。这次南来,亲眼看到了楚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物产富饶之地。

如果楚王内修德政,富民强兵,虽然说我大秦统一天下乃是天命所归,但要消灭楚国,确实也不是这么容易!”

刘信沉默了一下。

作为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他又想起了前世了解过的一个历史人物:西汉的贾谊。

贾谊被称为是西汉一代最为杰出的政论家,写过许多经典的政论文章,其中一篇代表性作品,就是《论积贮疏》。

这是贾谊23岁时(公元前178年)给汉文帝刘恒的一篇奏章,建议重视农业生产,以增加粮食积贮。此文不仅对汉朝的粮食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整个华夏后世的治国理政方针都有重要的镜鉴意义。

刘信很欣赏贾谊。有一年去长沙旅游,还专门去了贾谊故居。

贾谊故居位于长沙的一条网红闹巷,那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但游客们往往只是沉迷于各种长沙小吃,却很少有人懂得去瞻仰一下贾谊故居。

贾谊故居虽处闹市之中,却依然是寂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