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书院建造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心情不错的秦大人收到了一封来信。
上面的意思很直白,这个时候本来读书人就不多,这头要人,那头就只能去别的书院求人。这人是救了下来,就是留不留的住,还得看他们自己。
毕竟若是山长辞任,他们也不能怪没给他们找人不是?
信的末端还留了个悬念,说是山长先生一定会让他们大吃一惊……
看到这里的秦大人一下子来了精神,既然这么说的话……这山长他还真要想尽办法留下来……
于是立刻着人下去给各个城门口带口信,若是真遇到了带着书童的老先生,可一定要及时的上报过来。
到不是他不想派人去更远的地方接,这山长什么时候来,走哪条路一概不知,更是连面都没见过,去哪里接?
守株待兔成了最好的办法。
他不知道的是,这封书信其实是在新任的山长先生出发后才送出来的,就算是传信的人速度再快,这个时候那位新任的山长先生,也已经到了春阳府城附近。
新的山长先生,秦大人没有见过,但若是提起他的名字,秦大人保证要一个激灵——张源。
张源,前朝汴梁人士,自小饱读诗书,文韬武略,二十三岁便在科举中一举夺魁,被当时的圣上点为状元郎。
据说他不喜欢官场的尔虞我诈,直接去了国子监做一名先生。在其后的许多年,他从夫子一路擢升为大夫,不仅学识渊博,诗文更是让天下学子尤为喜欢。
再后来他辞去了国子监的头衔,直接去了鹿鸣书院,书院山长要让位于他,被他拒绝。
不仅不愿意担任任何职务,还选了最悠闲的“乐”来带,每日带着学子们谈琴制艺,过的好不快活。
他张家一向在学子中颇有声望,书院见他执意如此,便也不再强求。
后来战争爆发,前朝覆灭,书院倒是因为在山里,免遭于难。
新皇上任后,倒是让人请了他回去国子监,被他毫不留情的拒绝掉。大抵是看出来他只想在书院里面过与世无争的日子,新皇便也没有纠结,由他自己去。
至此这位前朝的大儒便是各位学子心中的精神目标,虽说他没有入仕途,可他给了广大的读书人希望。
鹿鸣书院后来的山长干脆不再给他排课,让他在书院里荣养着便是。
按理说这样的大儒往后就在书院养老便是,跟秦大人他们这边也没甚关系。
可有时候机缘就是这么巧妙。
大儒的夫人生病了,大夫诊断后给出的解释是鹿鸣书院的环境并不适合年长的人养老,山里高寒,会让年老体弱者招架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