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砖瓦生意分别由罗郑两家包圆,木炭生意就留给了赵家。
其余人家要不人太少支应不起来,要不人根本不感兴趣。
比如老村长叔家。
他家土地四十来亩,儿孙读书都还可以,他想着让孩子们好好读书,木炭的生意就不参与了。
他家重点在田里,偶尔去山里采些药材卖给吕老爷子,牲畜他们也养着,靠着这些杂七杂八的收入,也能让一家人过的不错。
所以他一开始就放弃了做些生意的念头,专心培养儿孙读书。
赵家人虽然多,可要想撑起冬天的木炭生意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赵家小儿子不在家,他们干脆找了秦家几位姑娘合作,从十月初就开窑烧炭。
别小看秦家几位姑娘,就秦大姑娘一个人的力气都不小。
砍树拖柴,锯木头,样样都行。
不仅如此,她们姐几个还能拉着炭去下面乡镇推销,效果不错。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这会儿天气还没凉下来,老赵家跟大家伙打了招呼以后,就接下了木炭这门生意。
季节性的东西当然赶的就是时间,十月初小麦种下去开始后,赵秦两家便日日上山砍树。
砍完了以后回来根据长短大小处理,处理好的木材还要晾晒,接着才是烧炭。
木炭这东西,卖的时间不能提前太多,早了要的人也不多。
所以刚开始她们烧完,全部储存在家里,就等着天冷的时候好卖。
今年没有了“火石”,村里人自己也是要买炭的,于是乎这最开始几窑,烧出来都匀给村里人了。
特别是怀初家里,真要是寒冬腊月坐月子的话,这炭必然少不了。
关东城做主,买了两个窑口的炭,全部堆在隔壁许家仓房里。
炭火准备充足了以后,怀初几乎就没怎么出过门。
需要活动的时候就让王妈妈和方嬷嬷两日搀扶着她在院子里活动活动。
石嫂子回了自己家那边,统管着新买回来的这些牲畜。
小丫头被她派了过来,偶尔帮着给王妈妈烧烧水什么的。
天气到了十月底,一下子下了场大雨,温度瞬间下跌,木炭的生意好了起来。
每天能看到秦大姑娘带着妹妹们和老赵两口子拉着炭去街上卖。
生意的好坏能从她们回村的频率看的出来,所以说只要人勤快,生活总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