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蒸汽战船项目的开工,陈平安利用朝廷人脉,把来自大明各地的优秀造船工匠都调来了登州帮忙打工。
这些被朝廷命令调来打工的造船工匠,其实基本上都是在打义务工的,根本没什么钱可以拿,只需要管饭就成。
不过陈平安为了调动这些造船工匠们的积极性,私下里也是给大家发钱的。
技术普通的,每人每月发1两银子,技术精湛的每人每月有1.5两银子。
如此多的造船工匠云集在登州,陈平安自然不会放过挖墙角的机会,下令让王景洪在平时造船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挖掘技术精湛的工匠。
撺掇他们直接搬家登州城,正式加入海船研究所,只要愿意的,陈平安就会帮他们脱离匠籍。
明朝匠籍制度是一种将工匠编入特殊户籍,世代承袭,强制为官府服役的制度。
这种制度虽然保证了大明手工业劳动力的供应,但却极大的限制了工匠们人身自由。
匠籍制度将工匠固定在特定的职业和户籍上,使他们失去了选择职业和迁徙的自由,束缚了工匠的人身自由和发展空间。
工匠们为官府服役,劳动强度大,报酬低,且受到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缺乏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手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特别是到了明末,官府对于工匠的压榨,更是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程度。
能摆脱匠籍,对于一个工匠来说,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儿。
当然,加入陈平安的海船研究所,也是有标准的,可不是随便一个工匠都有资格加入。
加入的唯一标准就是技艺精湛,所谓的一级员工,就是加入海船研究所最低的技艺精湛标准。
别看一级员工的级别低,但人家绝对个个都是技艺精湛的老船匠,陈平安给一级员工的月俸标准是每月2两银子。
二级员工则是技艺高超,比技艺精湛员工更高一筹的船匠,陈平安给出的月俸是每月3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