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县志

神霄伏鬼录 三山堂主 2285 字 1个月前

县志记载,何晋自幼家贫,而且这个人吧,还有些钻牛角尖,说白了就是不懂人情世故。

他母亲的贞节牌坊上头一直不给批,或许也跟这两方面有关。

由于母亲的贞节牌坊迟迟不批,加上何晋虽然一肚子春秋礼义,却不懂为官之道,被人排挤打压,最后不到两年便郁郁寡欢,病死任上。

我合上了县志,默默叹了口气,心里有些同情何晋的同时,也知道了该如何解决他的事情了。

“江大师,您有解决办法了吗?”

小黄秘书弯下腰,眨着一双卡姿兰大眼睛问道。

我一抬头,只觉两座高山仰止,令人望而起敬!

“咳咳,有了,那个,燕姐,你去 · · · · ·”

· · · · · ·

傍晚天黑之后,小黄秘书带着三个穿着前清戏服的人来了,身后还有几个工人扛着一座几乎是一比一仿制的纸扎牌坊。

牌坊中间是绿漆的“贞烈”二字,下面写着:“南河县何祖钦之妻何洪氏”,下缀一行小字:“大清同治十二年”。

(咸丰在位十年,之后是同治,同治十二年左右,何晋病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江大师,您要的东西和人都来了。”

小黄站在一边冲我说道。

我点点头,看向那三个人,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穿着一身前清的官服,嘴里还叼着烟,其余两个人穿着清兵的服饰,腰里还各跨着一把薄片腰刀。

三人这形象实在难以恭维,一个个面黄肌瘦,弓腰驼背,乍一看跟病死鬼似的,但我也不是要拍电影上戛纳,是那么个意思就成。

“三位,知道待会儿要干什么嘛?”

我问道。

穿官服的年轻人说道:“知道,那个美女说,让我们来拍一场宣读圣旨的戏,领导,没请教您是哪个剧组的?我怎么没看见摄影机?我跟您说,我们三个都是上戏毕业· · · ·”

“好好好,我知道了,是这样的,我们这次呢请了国外的大导,用的呢全是国外的高科技,不用摆摄像机,所以待会你们不管看见什么都不要慌,导演一部电影,光几帧镜头成本可就是十几万,耽误了拍摄,我可负不了责。”

我一口气把自己肚子里仅有的那么一点名词全倒出来,他们要是再问,我可就没话了。

好在小黄开出的价钱是他们无法拒绝的价码,上戏毕业?

哪儿戏毕业的也得吃饭啊!

看这哥仨的架势,离露宿街头也不远了。

好在三人也没多说,按照我给定好的稿子背词儿,排练。

期间,我叫人把半睡半醒的老汉抬到了院子里。

年轻人一愣,指着老汉道:“领导,这老大爷是· · · ·”

“去!什么老大爷!我告诉你,这位老师可是省话剧院的老台柱子!导演好不容易请来的,你看着老师脏,实话告诉你,这是老师为了这个角色,提前三个月下农村体验的!”

我有的时候真佩服自己这胡说八道的能力,这种瞎话我一口气秃噜出来都不带卡壳。

三人一听竟是肃然起敬,想要和“老师”握手,结果被我无情拒绝,理由是不要干扰老师揣摩角色。

听完这话,三人不再问话,而是铆足了劲儿背台词,还一个个都给自己加起动作了。

我看了看时间,此时已经晚上九点半,工地周围都没什么人了。

于是我嘱咐三人要开拍了,待会儿没有人打板,全靠他们临场反应。

我换上法衣,在老汉身边画出了一个巨大的八卦之后,拿出三清铃。

三清铃实际上就是铜铃,道教法器之一,也称“帝钟”,手柄把手多为山字形,象征三清。

“魂牵梦绕,千里江陵一日还,两鬓风霜,八阵图影落空悬, 横汾长路,双照青山白水间,行乐须及, 暮鼓晨钟到如今· · · · · ”

我哼唱着念词,手里三清铃配合着有节奏地晃动,同时左手指尖捏住一张写着何晋生辰八字的黄纸。

随着念词唱罢,我左手指尖一转,瞬间调动心火之炁,将写有何晋生辰的黄纸点燃,并抛向上空。

“闻吾敕令,速至坛前· · · · 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