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转过头,目光坚定,眼神中燃烧着炽热火焰,说:“我已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科举踏上仕途,改变这一切。”
清瘦学子好奇追问:“你打算如何开始呢?”
杜甫目光坚定,微微抬起下巴,说道:“先深入研读经典,同时密切关注时事。若有机会,多去民间走访,了解百姓真正需求。孔子周游列国,了解各地民生,我们也应如此,才能真正为国家出谋划策。”
圆脸学子担忧地说:“可这会不会太难,万一……”
杜甫打断他,眼神坚毅,说道:“不尝试,永远不会成功。哪怕前路荆棘密布,我也绝不退缩。古有匡衡凿壁偷光,为的就是获取知识,我们如今有这般好的条件,怎能轻易言弃?”
另一位高个子同窗凑过来,微微摇头,感慨道:“可天下之大,百姓众多,我们又能改变多少呢?”
杜甫目光炯炯,向前踏出一步,回应道:“哪怕只能改变一小部分,那也是有意义的。只要人人怀揣这份志向,大唐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清瘦学子不住点头,眼中满是敬佩,说道:“杜兄所言极是,那咱们就携手共进,为这目标努力。”
杜甫微笑着伸出手,与同窗们紧紧相握:“好,愿我们都能不负初心,为百姓,为大唐,闯出一番天地。”
立下志向后,杜甫只觉内心澎湃,对未来充满无限期许。
他深知前路漫漫,充满挑战,但那颗炽热的报国之心,让他无所畏惧。
此后,杜甫一头扎进经史子集之中,昼夜苦读,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要点。
他时常与同窗探讨时事,分析天下局势,力求对国家现状有更深刻的理解。
每逢有机会,他便深入民间,与百姓们一同劳作、生活,亲身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
他将这些经历化作笔下的诗句,用文字记录下时代的沧桑与百姓的期盼。
时光流转,杜甫在这条科举与济世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定前行,不断磨砺自己,只为那心中永不熄灭的宏愿。
每一次挑灯夜读,每一回民间走访,都是他向梦想靠近的坚实一步。
自从在州学立下宏伟志向,杜甫便如同被梦想的火焰彻底点燃,一头扎进苦读的浩渺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