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处,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路边摊位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货物,有新鲜欲滴的蔬果,红的番茄、绿的黄瓜,鲜嫩得仿佛能滴出水来;有精美的手工艺品,色彩鲜艳的刺绣、造型别致的木雕,每一件都凝聚着工匠的巧思;还有热气腾腾的小吃摊,香气四溢,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小贩们扯着嗓子的叫卖声、马车的辘辘声、人们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热闹非凡的市井交响乐。
店铺林立,招牌琳琅满目,展示着大唐商业的繁荣昌盛。
然而,当杜甫的目光不经意间转向城市的角落,眼前的景象却陡然一转。
在那繁华的阴影之下,是一片破败与凄凉。
几间破旧不堪的茅屋在风中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被这无情的岁月所吞噬。
茅屋前,衣衫褴褛的百姓们面容憔悴,眼神中充满了无奈与迷茫。
孩子们瘦骨嶙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身上的衣物单薄破旧,补丁摞着补丁。
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躯,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却依然难以维持一家人的温饱。
有的在街边给人扛重物,青筋暴起,每一块肌肉都在诉说着生活的艰辛;有的在河边洗衣,双手冻得通红,在冰冷的水中机械地揉搓着衣物。
这破败的茅屋、衣衫褴褛的百姓,与眼前那繁华喧嚣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宛如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这强烈的反差,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着杜甫的内心,让他感到一阵揪心的疼痛。
他的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忧虑与悲愤,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波澜:同处一片天地,为何人间的贫富差距竟如此巨大?这所谓的盛世,到底给百姓带来了什么?自己空有一腔抱负,却难以改变这残酷的现状,何其痛苦!
但他也暗暗发誓,一定要用手中的笔,为这些受苦的百姓发出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