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朝堂舌战,改革初启

金銮殿上,龙涎香袅袅升起,氤氲的香气却掩盖不住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陆子站在朝堂中央,手中展开的卷轴,仿佛千钧重担。朝臣们低声议论,目光在他身上来回逡巡,像是在打量一件奇珍异宝,又像是在审视一个危险的异类。他能感受到无数道目光的注视,有探究,有怀疑,有期待,也有敌意。他知道,这场改革,将决定他,乃至杜氏家族的命运。

深吸一口气,陆子朗声说道:“臣,有本要奏!科举取士,乃国之根本。然,如今科举制度弊端丛生,世家子弟垄断仕途,寒门子弟难以出头。长此以往,国之栋梁何来?社稷安危何在?臣恳请皇上,推行科举改革,广开贤路,为国选才!”

他的声音在金銮殿上回荡,掷地有声。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落针可闻。片刻之后,如同沸水入油锅,顿时炸开了锅。

“大胆陆子!竟敢妄议科举,动摇国本!”一声怒喝打破了短暂的沉寂,说话的正是当朝太师张大人,一个顽固守旧的保守派代表。他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一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死死盯着陆子,仿佛要将他生吞活剥。

陆子心中一沉,他知道,最艰难的时刻到了。他深知如果不能说服大臣们,科举改革将无法推进,自己的努力会前功尽弃,杜氏家族也会面临更大的危机。他偷偷握紧了藏在袖中的手,手心已经渗出了汗。他仿佛看到杜氏温柔而担忧的目光,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张太师此言差矣,”陆子不卑不亢地回应,“科举改革并非动摇国本,而是为了巩固国本!如今世家子弟把持朝政,结党营私,徇私舞弊,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改革科举,让寒门子弟也能有机会为国效力,才是真正的强国之策!”

“一派胡言!”张太师怒斥,“祖宗之法不可变!科举制度行之有效,岂容你随意更改!”

“祖宗之法也并非一成不变,”陆子据理力争,“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墨守成规只会导致国家落后!难道张太师希望我朝固步自封,最终被时代所淘汰吗?”

几位摇摆不定的官员,比如翰林院学士陈翰林,眉头紧锁,目光在陆子和张太师之间来回游移,似乎在权衡利弊。

张太师冷哼一声,正欲开口反驳,陆子却抢先一步说道:“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臣的改革方案……”

“陆大人,”一个阴冷的声音打断了陆子的话,“你的改革方案,恐怕另有所图吧?”

“陆大人,”阴冷的声音来自吏部尚书刘大人,他阴沉着脸,语气中带着一丝讥讽,“你的改革方案,恐怕另有所图吧?莫不是为了让你那些寒门出身的亲朋好友,更容易进入朝堂?”

刘大人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张太师趁机附和道:“刘大人所言极是!陆大人出身寒门,自然要为寒门子弟谋福利!只是,国家大事岂能儿戏?科举乃国之根本,岂能被你用来满足私欲?”

其他保守派大臣也纷纷附和,一时间,指责声、质疑声此起彼伏,如同潮水般涌向陆子。陆子脸色不变,心中却波涛汹涌。他知道,这是保守派精心策划的攻击,目的是要把他打成一个徇私舞弊的小人,彻底诋毁他的改革方案。

深吸一口气,陆子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朗声说道:“诸位大人,陆某一片赤诚,天地可鉴!改革科举,是为了国家,为了社稷,绝非为了个人私利!如今科举制度弊端丛生,世家子弟垄断仕途,寒门子弟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难有出头之日!长此以往,国之栋梁何来?社稷安危何在?”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神情各异的大臣,继续说道:“张太师口口声声说祖宗之法不可变,试问,我朝开国之初,可有科举制度?太祖皇帝不也是出身草莽?难道太祖皇帝也是违背祖宗之法吗?”

陆子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在金銮殿上炸响。一些中立的大臣开始陷入沉思,他们并非顽固不化之辈,只是担心改革会带来动荡。如今听到陆子这番话,他们开始重新审视科举制度的弊端。

张太师脸色铁青,他没想到陆子竟然敢拿太祖皇帝说事。他强辩道:“太祖皇帝那是特殊情况!如今我朝已经建立数百年,科举制度早已完善,岂能随意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