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风雨欲来,步步惊心

宜修与年世兰虽同为侧福晋,但地位却并不平等。

年世兰出身湖广总督之家,家族显赫,自带强大的政治后盾。

再加上她温婉大方,待人有礼,深得胤禛的喜爱。

宜修则是德妃精心挑选的侧福晋,容貌清丽,但出身乌雅氏母族旁支,庶出身份让她天生带有一丝卑微感。

虽为德妃倚重,但她深知,胤禛对生母乌雅氏的感情淡薄,与其更多是礼节性的孝顺。

在宜修的院中,她正坐在梳妆台前,对贴身侍女剪秋抱怨:“我还怀着王爷的孩子,但王爷最近连我的院子都很少来,更别提多说几句话了。倒是那年世兰,仗着家族势力,占尽风头。”

剪秋连忙安抚道:“福晋孕中切勿忧心,您毕竟是德妃娘娘亲自挑选的侧福晋,地位稳固。年世兰虽得宠,但不过是仗着娘家风光罢了。”

宜修冷笑一声:“地位稳固又如何?若不能得王爷真心,早晚不过是个摆设。”

她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抹冷光,“不过,后院从来不是安稳之地。我倒要看看,她年世兰能得意到几时。”

与此同时,在年世兰的院中,朝瑰公主正在与她闲话。

“兰姐姐,”朝瑰公主轻声说道,“你与四哥之间从小便情谊深厚,如今又成了他的侧福晋,他对你显然是有深意的。只是后院纷争不断,姐姐可要多多小心。”

年世兰微微一笑,语气柔和:“妹妹放心,我从未将后院之事放在心上。四爷是一心为朝堂大业的人,我作为他的妻子,只愿为他分忧解难,其他的争斗,并不重要。”

朝瑰公主点点头,目光中却闪过一丝担忧:“姐姐虽是这样想,可宜修那边却未必会善罢甘休。她向来心思深沉,你切不可掉以轻心。”

年世兰略一沉思,随即轻声一笑:“宜修是德妃娘娘挑选的福晋,多少代表了乌雅氏的颜面。我既然嫁入雍亲王府,自然要以和为贵,不与她争高下。只要她不犯到我的底线,我也愿与她相安无事。”

甄嬛被太后赐为侍妾入府,身份虽低,却为后院的平静增添了一份微妙的变数。

她入府后,被安排在偏远的小院。

胤禛虽对她未有特别关注,但甄嬛的美貌与才情,却在后院中迅速传开。

一次偶然,宜修在庭院中遇到甄嬛,目光从头到脚将她打量了一番,眼中满是警惕,总觉得这个甄嬛有些眼熟。

她淡淡开口:“听闻你是太后娘娘亲自指派入府的侍妾,真是荣幸。”

甄嬛低头行礼,语气恭敬:“妾身不敢当,只是尽心侍奉侧福晋与王爷。”

宜修听罢,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尽心侍奉便好,王府规矩森严,尤其是侍妾,更该守好自己的本分。”

甄嬛微微一颔首:“妾身明白。”

这一场看似平静的交锋,实则暗藏锋芒。

甄嬛虽未多言,但她心中却已有打算:“王府中各方角力,若想立足,我必须步步为营,绝不能被人轻视。”

旭日东升,金色的阳光洒满宫墙,渲染出一片威严而庄重的光辉。

然而在这辉煌之下,康熙帝的心境却充满了重重的考量。

康熙帝一夜未眠,虽已决定传位于四阿哥胤禛,但他深知这条传位之路,注定不会平坦,内外环境复杂,各方势力纠缠不清,稍有不慎便可能掀起滔天巨浪。

他清楚,胤禛虽为理想的继承人,但朝廷上下的风向尚未完全归顺,若贸然传位,恐生变故。

康熙坐在龙书案前,翻阅着一卷卷奏折,神色冷峻,权衡着朝中各派势力,思索如何布下一盘稳固的棋局,为四阿哥登基扫清障碍。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通报声:“四阿哥胤禛觐见。”

康熙略一沉吟,眼中浮现出一抹欣慰之色,随即挥手示意传召。

胤禛缓步而入,向康熙行礼,举止之间依旧是那份从容不迫的气度。

康熙望着他,目光复杂而深邃,心中既有欣慰也有忧虑。

“胤禛,近日朝中各方势力动向如何,你可知晓?”康熙并未直接提及传位之事,反倒话里有意无意地试探着四阿哥的应对之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胤禛心知父皇试探之意,微微一笑,沉稳答道:“回父皇,近日朝中似风平浪静,然暗中波涛不止。臣儿不才,愿竭尽全力维持朝局安稳,护佑社稷安宁。”

他话语简短,却将自己的立场与忠诚展露无遗。

康熙听罢,暗暗点头,但目光深邃依旧。

权力之争如一场棋局,而棋局中能否制衡对手,亦是成败之关键。

康熙神情渐渐严肃,沉声道:“胤禛,朕深知你的能力,你当知朕对你的期待。江山社稷非寻常之物,承其重者,需有过人的才干,更需有隐忍的胸襟与应变之策。朝中臣子虽多,但并非皆心向朝廷。众生百态,你须明白,光有才能不足以立足,需用心看清人心,方能成就大事。若承此位,便须时刻防备,不容有失。”

胤禛略微一怔,随即躬身恭敬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若承此重任,必以百倍之力,竭尽所能,维持朝堂稳定,绝不负父皇厚望。”

他看向康熙,目光中闪烁着一丝坚定,隐隐透出壮志未酬的意气,显然对未来之路已有所规划。

康熙点了点头,心中对这个儿子的沉稳与坚韧更加赞赏。

沉吟片刻,他缓缓说道:“胤禛,朕早有传位之意,但传位之事非同小可,关乎江山社稷,朕需你心有所备。今日便召你前来,拟一道圣旨,你可明白?”

胤禛心头一震,抬眼凝视康熙,眸中满是复杂的情绪,半晌才缓缓道:“儿臣明白。”

康熙挥手示意身旁侍立的心腹太监赵昌取出圣旨笔墨。

赵昌小心翼翼地将笔墨呈上,康熙握住笔,凝神片刻,才开始书写:

“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 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至也。 历观史册,自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 朕临御至二十年时,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时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六十一年矣。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继皇帝位。”

圣旨书就,康熙将笔一顿,抬头望向胤禛,目光如炬。

他沉声道:“此旨一道,便是定鼎之根基。胤禛,朕将天下托付于你,你可有话说?”

胤禛双膝跪地,额头贴地,恭敬而激动地说道:“儿臣必当尽心竭力,不负皇阿玛重托,誓护大清,决不懈怠。”

康熙点了点头:“大清之江山便托于你,日后有你在,朕才放心。”

康熙不再多言,默默注视着胤禛离去的背影,心中却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

作为一代帝王,他深知帝位的份量与其带来的孤独,而胤禛是否能承受这份孤独,是康熙心头最大的疑虑。

就在康熙下定决心传位之际,雍亲王府内后院的纷争也逐渐暗潮涌动。

年世兰作为新入府的侧福晋,凭借显赫的家族背景,迅速在后院中站稳脚跟,又因姣好的容貌深得胤禛的宠爱,几乎成为府中之主。

此事引得乌拉那拉·宜修和甄嬛嫉恨不已,尤其是甄嬛,虽身为侍妾,却也并未甘于沉寂,自入府以来一直心高气傲,又怎甘屈居年世兰之下。

她在侧福晋宜修的不咸不淡的态度下,逐渐将心中的不甘转化为一种隐忍的复仇欲望,誓要在这深宫后院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夜色深沉,京城的大街小巷渐渐归于寂静,而在雍亲王府后院的一间偏院中,两道纤细的身影正围坐在灯火下窃窃私语。

几人不是别人,正是侧福晋乌拉那拉·宜修和侍妾甄嬛。

宜修召见甄嬛,两人在宜修的院子中,密谋对策。

甄嬛目光冷峻,眼底透出隐隐的恨意,语气低沉却带着一丝冷意:“侧福晋,您难道甘心看着年世兰风光无两?您难道甘心看着年世兰一嫁入府中便风头无两?她虽有年家撑腰,可您有德妃娘娘啊,德妃娘娘可是您的姑母,更是四爷的生母。如今她与您平起平坐,又一人独占四爷恩宠,您真的甘心?”

宜修眉头微蹙,低声道:“年世兰固然碍眼,但她有太后和皇上看重,轻举妄动恐不妥。”

宜修表面平静,心中却也隐隐不满。

年世兰一嫁入王府便受到胤禛的偏爱,且因家世显赫,又是家中嫡女,跟自己相比,确实地位更尊,府中众人皆对她恭敬异常。

这一切让宜修心中不忿,但她终究谨慎,轻声劝道:“甄妹妹,年家显赫,你我尚需暂时忍耐,待有时机再行动也不迟,万不能轻举妄动。”

甄嬛冷笑一声,语气带着不屑:“忍耐?难道要让她一直得宠下去?我自有办法让她颜面尽失。”

宜修略一思忖,点头道:“好,既然妹妹有计,姐姐便随你一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甄嬛却冷冷一笑,语气决然:“我倒不信她年世兰能一辈子受四爷禛宠爱!我总有机会让她尝到什么叫失宠!”

话音落下,屋中氛围一时紧张而沉闷。

宜修略作沉思,最终也默默点头。

她深知后院争斗不可避免,若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年世兰必须受挫。

而甄嬛虽有些锋芒毕露,但眼下却是最好的盟友。

两人对视一眼,眼中各自闪烁着冷厉的光芒。

她们心中皆暗自筹谋,决定伺机行动,给年世兰一记狠狠的下马威。

与此同时,四阿哥胤禛对后院暗流已隐隐察觉,但并未多作干涉。

在他眼中,后院之争既是正常,更是他巩固权势的试金石。

正因如此,他选择让年世兰在府中处于主导地位,以稳定家族支持。

然而他也知,若年世兰一人独大,势必引起其他人不满,于是他默许宜修等人在府内占据一席之地,保持后院势力的微妙平衡。

翌日清晨,年世兰正整理府中账册,忽闻下人前来通报,太后召见。

年世兰立刻换上朝服,端庄地前往宫中。

到达慈宁宫时,太后微笑地看着她,眼中带着欣慰之色。

“世兰,你嫁入雍亲王府,一切可还好?”太后开口问道,语气慈爱。

年世兰立刻行礼,温声答道:“回太后,四爷待臣妾甚好,府中事务一切顺利。臣妾谨记皇恩浩荡,不敢有丝毫懈怠。”

太后满意地点了点头,缓缓道:“哀家知你年家为朝廷出力颇多,尤其你父亲与兄长尽心竭力,皇上也甚是欣慰。”

但随即又意味深长地说道:“后院之中人心叵测,宜修和甄嬛各有心机,你需得多加小心。凡事以和为贵,莫让四爷为后院操心。”

年世兰会意,低声道:“臣妾明白,谨遵太后教诲。”

太后微微一笑,继续道:“哀家知你年家一向忠心于朝,你入雍亲王府,哀家也放心。只盼你能持重,莫要让四爷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