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自然不急,毕竟自己连水稻都没影子,就更不用说还得有碾米的机器什么的。

今天没买到水稻种子,他也不急。

反正这东西也好买,当然别的也不用惦记,也就只能找点紫金箍的种子对付着就行了。

什么前朝贡品,帝王培育,不过也就是个噱头罢了。

自己又不要什么玉泉山下的那几亩地的产出,只要最普通的就行。

反正这年头儿四九城周边,不管是海淀还是丰台的南苑,也就是后世的南苑公社和红星公社一带都有有大面积水稻。

跟海淀的京西稻相对,这边的叫做南苑稻,前朝时候同样也是贡品。

除了这些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区域以外,还没修水库的四九城,多得是河流湖泊,自然也不乏零散种植水稻的地方。

甚至就连四九城内,这个年代也还有种水稻的。

当然,不说先农坛的御田。

随着大运河终点东移,积水潭码头被废弃后,湖泊逐渐淤积缩小。

淤积的湖泊也成了大片的稻田,甚至就连后海南岸还有一小片稻田。

当然,即便如此,也不足以供应四九城。

四九城消费的的大米,更多的都得靠着粮商到江南,甚至远至西贡去采购。

有了火车,长途运输变得方便,终归还是好日持久。

即便不再像之前漕运时候,进仓就是老米。

那大米的味道和口感也仍然比不上本地大米。

所以本地大米,仍然算得上是高档货。

只是跟大米比起来,稻种的市场就没那么大,更没那么稀罕了。

种植的地方多了,那种子自然也更容易买到。

自己又不要买多少。

回头自己先去边上的后海,然后再去积水潭附近。

到时候当着大爷的面儿,给大妈献唱一首《西海情歌》,看能不能换到稻种。

再不行就去六郎庄那片儿,又或者是去槐房一带,找当地的村子去买就是了。

这个年代,还没到后面几年,各地农村成立民兵组织的时期。

当然,假设真的到了全民皆兵那年代。

自己这么一半大孩子,又能有什么坏心眼儿呢。

只买一点儿稻种,也不至于真有哪个缺心眼儿的,非得按住自己说什么抓敌特,抓破坏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