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义见是唐十七,面上有控制不住的喜意,“张出去的榜文,有成效了,我现在就去看看,是个什么样的人才。”
唐十七一愣,很快便高兴了起来,“那便辛苦来义叔了,本县相信你看人的眼光。”
来义眼底有波光涌动,他的小胡子颤了颤,到底没说什么,只是重重的点点头,迈着沉稳又不成熟的小步子,匆匆出县衙。
“招人的傍文这么快就有着落了,可真是一个好消息呀。”邓七无不感慨,只有招到了人才,县衙才有可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
大家每日各司其事,但同在一个县衙,除非上头吩咐过的,否则事情都是相通的。
来义做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但对于一个凭空降下来,挤走了他们的‘衣食父母’,前任主簿,他们对来义还是有些不满的,却因唐十七的缘故,做不出什么明面上欺负人的事来,只能暗地里排挤,众人对他这个人视而不见,对他做的事也爱搭不理,就仿佛没这个人一般。
双方都知道这个事,从来不去踩双方的线。
唐十七一开始不知道,也是在后来才知道的,但仔细想了想,有些事她能出门一次,不能回回插手,否则谁也不会服气的。
只要不闹出事来,他们总会找到机会调解的。
今日,这不就是机会来了么。
唐十七看了他一眼,“来义叔很认真的,那张榜文也是他用心去写的。”
她见邓七没懂其中的奥妙,遂解释了一番,“来义叔写的榜文,并不是只给读书人看的,还有识得三两字,或者不识字的人看的,但是一篇文章,倘若通篇华丽辞藻,让人看得云里雾里,却不知道写了什么,恐怕就是一篇锦绣文章,于招募而言,并无太大的益处。”
邓七若有所思起来,待他回过神来,两人已到了杂物间。
“昨日常青说这无人认领的风筝线,是随处可取之物,今日咱位便来试一试,究竟它有何特殊之处,这一切就靠你了.....”唐十七拿起那只无人认领的风筝,便交给了邓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