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长河隐喻助日休

而后的赤珠为韦氏商业,九个,包含:药业,运输,粮食等。

绿珠,代表天下第一大世家崔家,数量高达二十一个,最明显的是崔氏盐业。

李长河也不知啥时候拿来一罐细盐。

“自从先生我发明了新的细盐法,如今的盐业利润可是不低,但日休,你不知道的是,长安城内的盐还有不少是崔家把持。”

“哪怕朝廷推进新的盐业法,要求盐业国营,但很多人依旧是我行我素,他们吃定了法不责众,其中...”

“由崔氏控制的陇右私盐贩卖至长安,比官盐便宜三成,但商户还是按市价从崔氏进货,这其中老旧观点崔氏无冕王影响颇深,当然更重要是先发优势的积累。”

“还有朝廷签发的运盐文书,崔氏占据过半,要没有崔氏的首肯,就连朝廷的官粗盐进都不了长安十二门。”

说话间李长河攥了一把细盐,细雪般的盐粒从李长河指缝漏下,很快在桌子上堆出连绵丘陵。

皮日休盯着盐粒滑过时形成的涡旋,眼神似有所动。

不多久,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他想到了前几日父亲与他出城做粮食生意,载着新麦的牛车排成长龙,也都全插着博陵崔氏的三角旗。

而那些自产自销的农户,正蹲在官道旁贱卖发芽的一些陈粮。

当天下午的饮宴,一座鎏金冰鉴也让他感触颇多。

同桌的崔氏子弟说:“这一座冰鉴就抵得上寻常商户半年的流水。”

喝的兴起的时,他还说:“崔氏在江南的茶园,每年光剪下的茶枝,都够百人烧火做饭三年。”

“老师...”这一瞬间,皮日休心中五味杂陈。

李长河:“不瞒你说,前段日子朝廷派人去查江南人口贩卖,有额外收获,在江淮茶税中,十之七八出自崔氏,而朝廷为鼓励新茶园设立的补贴,最终都变成了崔氏收购小茶户的筹码。”

听着李长河不紧不慢的说出这件事,皮日休眼前更加恍惚了。

“老师,这就是豪门大族的底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