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擂台7:长短之争

常遇春的“双枪”短而灵巧,若是两方对冲,占不了长短的便宜,可如果能躲过骑枪的一击,那么近身的刹那完全可以发挥灵巧的特点,以二打一,就能避开自己的短处,发挥近身灵巧多变的长处。

几个似乎善于马上战斗的鬼魂同窗纷纷在交头接耳,发表对于本次对局的点评,我也在一边认真听着,顺带学习学习。

果然,第二次照面的一瞬间,只见长矛正要戳到常遇春胸口之时,常遇春的八块腹肌大显神威,他向后一仰,生生躲过“长槊”的生生一击,又马上背靠马背顿时借力发力,一个起身坐直了身子,右手用力一挥,正好对着李广的身体而去。

李广也不是吃素的,顺着“单枪”打来的方向,侧面一附身,正好避过。

这一回合,所有的交战动作都只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在这一回合中,常遇春和李广的骑术和腹肌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别看只是几个简单的动作,也就是因为这两人都是高手。若在战场之上,骑士兵丁良莠不齐,这两下子早已有数十颗人头落地。”身边一个同窗老哥,看我虔诚认真地听着他们的交流,颇有指点之意,现场解说道。

“这位老哥,他们两人这样不同的兵器,在战场之上有何区别?如何分出优劣?”我求教道。

“没有高低之分,只有用处之别。”老哥颇为和蔼耐心,指着场中两人道,“你看那个飞将军,他的长兵器在对战之中需要骑兵结镇,互相之间步伐齐整,互相护住两侧,以军阵的形势平推向前。只要队形不散,任你对手再行强大,几个来回早已杀穿。”说完又指着另一边的常遇春说道:“那个常无敌,他的双枪并非骑兵集团冲阵的装备,而是善于在散乱队形中近身搏斗。”

“这么说,在两人来回冲阵对战中,也没有强弱之分?”

“确实如此。来回冲阵,单枪毕竟不够灵活,一击不中早已失了先机。而常无敌的双枪,在这冲阵的对战中,实在少了太多缠斗的机会。”

在我看来,常遇春和李广的不同选择,非常典型的体现出了两份的作战风格。对于常遇春这样的先锋大将来说,冲锋陷阵,身先士卒,难以在冲锋过程中保持强有力稳定的队形。此外,除了在华北平原的北伐过程中,实在也难以保证每场战斗中都由开阔的场景能够让骑兵可以一字排开宽大的冲阵阵型。另外,长兵器毕竟打造昂贵,对于西汉鼎盛时期来说,配备一个拥有超长兵器的骑兵部队并非难事,而常遇春所活跃的年代,大明只偏居一隅,税收财富远不可与稳定几十年一统天下的中央王朝相比,何况对付游走灵活又善于放风筝的蒙古轻骑兵来说,短兵器实在是比长兵器更加顺手,打打射射,切换便利。

正想着,第三回合早已开始。还不知道这一回合,两位将军会使出怎么样的解数,正当两马再次相会之时,李广的长槊突然微微向下偏转,已然对准了战马的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