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礼仪之邦

看到这一幕,在场的其他人纷纷站起身来,准备识趣地告退。毕竟涉及到机密之事,如果知道得太多,说不定会给自己招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可就在这时,刘禅却猛地挥了一下宽大的衣袖,脸上依旧带着笑容,豪爽地阻拦道:“诸位爱卿皆是朕的心腹重臣,多年来随朕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朕对你们可是信任有加啊!今日就算有机密要事,也无需避讳,都留下来听听无妨。”说完,他微微转头,将目光投向那名密探,语气平和而坚定地说道:“莫要有所顾虑,只管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讲出来就是。”

密探面色凝重地跪在地上,声音略带颤抖地道:“启禀陛下,微臣刚刚得到消息,那东吴之主孙权已然驾崩归西!如今继承皇位之人,正是其幼子孙亮啊。然而,因孙亮尚且年幼,无力执掌朝政,故孙权在临终之前特意任命太子少傅为太傅,委以托孤重任。不仅如此,孙权更将全部的朝政大权统统交予诸葛恪一人处置。所以说,当下东吴真正掌控朝局之人并非孙亮,而是这位权倾朝野的诸葛恪啊!”

听到此处,在场众人皆面露惊愕之色,一时间殿内鸦雀无声。过了好一会儿,才有大臣回过神来,开始窃窃私语,议论纷纷。而一直站在一旁默默倾听的史官陈寿,则忍不住长叹一声,感慨道:“这孙权究竟是如何考量的?竟然赋予诸葛恪如此巨大的权力!这般行径,简直就是将整个东吴的江山社稷拱手相让于他呀!”

小主,

众人闻言,心中皆是一沉。要知道,诸葛恪此时所拥有的官职和权力可谓是登峰造极——他身兼太傅、平尚书事、开府治事等要职,统领着扬州之地,掌管着内外军事事务。此外,他还被赐予了假黄钺,得以先斩后奏;甚至连东吴的国宝——孙坚当年所用的古锭刀也落入了他的手中,并且孙权还授予了他可上斩昏君、下诛乱臣的无上特权!如此一来,诸葛恪在东吴的地位已然无人能及,真可谓是呼风唤雨,只手遮天。

马谡站在一旁,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缓声道:“以微臣之见,这份遗诏所表达的究竟是不是孙权真正的意愿,实在难以定论呐。想那孙权病重之际,若有人趁机掌控住皇宫大内,要炮制出一份所谓的遗诏简直易如反掌。而这禁军统领一职,恰好由诸葛恪亲自担任呢。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竟能使得吴太后与东吴众多高官皆对他表示拥护,由此可见,这位诸葛恪着实不简单啊!”

此时此刻,那位一直负责刺探情报的密探脸上露出谄媚之色,他忙不迭地随声附和道:“大人您说得实在太对啦!想当初,那孙亮刚刚登基称帝,坐上龙椅的第一天,就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大事儿——皇族孙林竟然毫不顾忌地公然站出来,言辞激烈地表示坚决反对诸葛恪执掌大权呐!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丞相步骘、骠骑将军全琮,甚至就连新上任的皇帝孙亮本人,都毫不犹豫、坚定不移地选择力挺诸葛恪呢!最后的结局嘛,想必大家也能猜到咯,那孙林不仅没能如愿以偿地阻止诸葛恪掌权,反而自己遭受到了严厉的惩处!”

听完这番话后,刘禅忍不住长长地叹息了一声,然后感慨万千地说道:“哎呀呀,这诸葛家族可真是人才济济啊!朕心里可是再清楚不过了,先是有相父诸葛亮在前头大放异彩,立下无数赫赫战功,其功绩之高简直可以彪炳史册、永载千秋呐!而现如今,这诸葛恪得到了这样一个难得的好机会,他自然也是满心期待着能够像相父那样建立不世之功,从而流芳百世、名传千古哟!只不过呢,根据朕这么长时间以来的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发现此人貌似有些过于急切地想要取得成功,追求功利之心太过旺盛了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只怕他什么手段都会用上,根本不会去考虑后果如何。照这样下去啊,朕担心他最后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把原本好好的局面给弄得一团糟,到时候可就得不偿失喽!”

刘禅轻轻地挥了挥手,示意那名密探先行退下。待其离开之后,刘禅方才缓缓开口说道:“如今孙权驾崩之事咱们已然知晓,于情于理,出于基本的礼节,咱们理应派遣使臣前去吊唁致哀才是。”

站在一旁的吴懿听闻此言,却是微微皱起眉头,拱手回应道:“陛下,想当初孙太后驾鹤西去之时,孙权身为亲兄长却并未派出使臣前来凭吊。依微臣之见,此番咱们似乎也无需多此一举,派遣使臣前往了吧。”

刘禅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轻声说道:“我大汉向来以礼仪之邦自居,他们不讲礼数,可咱们不能如他们一般不明事理呀。诸位爱卿觉得应当派遣何人前往较为妥当呢?”

这时,马谡向前一步,躬身行礼道:“启奏陛下,宗预此前曾经出使过东吴,对于当地的情况颇为熟悉,微臣认为此次派遣他出使乃是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