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三顾茅庐

若是此番精心谋划最终得以圆满实现,那么将军的宏图霸业必将大功告成,大汉王朝也定能重振雄风,再度崛起于华夏大地之上,恢复昔日的辉煌与荣耀!”

这番话语犹如一道惊雷,在刘备耳边炸响,令他瞠目结舌,嘴巴微张着,却愣是一个字也吐不出来。时间仿佛凝固在此刻,四周一片静谧,唯有那轻微的风声在耳边低吟。

就在这片沉寂之中,只见诸葛亮轻缓地挥动了一下手中的羽扇,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然的笑容:“此乃亮为将军精心筹谋之策。”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进刘备的心田。

刘备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来,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激动的光芒,双手紧紧握住诸葛亮的手臂,声音因情绪的激荡而略微颤抖:“先生之谋划,实乃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恳请先生随备出山,共创大业,成就一番宏图霸业!”他言辞恳切,满怀期待地望着诸葛亮。

诸葛亮凝视着刘备,从他真诚而炽热的目光中感受到了那份对自己的信任与渴求。他深知眼前之人乃是胸怀大志的明主,且给予了自己极高的礼遇和尊重。沉思片刻之后,诸葛亮终于点了点头,表示应允。

这一年,诸葛亮年仅二十七岁,正值风华正茂之时。自此,他踏上了漫长的仕途之路,一路追随刘备南征北战,出谋划策,历经无数艰难险阻。

在往后的岁月里,诸葛亮尽心尽力地辅佐刘备及其子刘禅,前后长达二十七个春秋。期间,他殚精竭虑,日夜操劳,将自己的智慧与心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刘氏父子和大汉的江山社稷。

然而,正所谓世事难料、命运无常!就在诸葛亮步入人生第五十四个春秋之际,长期的殚精竭虑与过度操劳致使他那原本强健的体魄不堪重负,终是积劳成疾,轰然病倒于病榻之上。此时的他面色苍白如纸,身形消瘦得令人心疼不已,可即便身体每况愈下、日益衰弱,其内心深处所牵挂惦念的依旧是关乎国家存亡兴衰之大事。

他凭借着惊人的毅力与顽强的意志,强忍着病痛的折磨,苦苦支撑着自己那仅剩的最后一口气息,只为能继续为大汉王朝的未来精心筹谋、合理布局。哪怕是到了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最后时刻,他也从未产生过一丝一毫的松懈与倦怠之意,而是始终坚守岗位,将全部心血与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这个他为之奋斗终身的国度。

正是因为诸葛亮这般无私无畏、至死不渝的高尚品质以及对汉室江山的耿耿忠心,所以就连远在数百年后的唐朝时期,那位堪称伟大的诗人杜甫,也不禁对其发出了源自肺腑的深深赞叹:“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短短两句诗词,宛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一般,将诸葛亮一生中的卓越功勋以及那份矢志不渝的赤胆忠诚展现得淋漓尽致,可谓精妙绝伦。而此诗句亦因其蕴含的深刻内涵及动人情感得以千古流传,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名句,使得后世之人能够永远铭记这位忠臣良相所立下的赫赫之功与不朽伟绩。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名人有很多很多,不乏很多的志士仁人,很多可歌可敬的英雄。但是,像诸葛亮这种忠志无双的并不多见。不可否认诸葛亮是历史上的权臣,在刘备死后他实际掌握了蜀汉十二年的政权。但是,对于这样一位权臣的历史评价却是无与伦比的高,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这位权臣值得当时人和后世之人尊重和钦佩。原因就在于他的忠。他丝毫没有篡夺蜀汉的野心,一个人手握天下大权却没有这方面的心思的确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