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成果引关注,新难亦接踵
线上课程和中学生国际文化交流营实践项目的出色成果,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吸引了全球各界的目光。众多国际知名教育机构和文化组织纷纷抛来橄榄枝,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
一家在教育科技领域颇具影响力的跨国公司主动联系大儿子,提出共同开发一款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多元文化教育 APP。该公司的代表在视频会议中兴奋地说道:“我们关注到你们的项目在多元文化教育方面的创新性和卓越成效,相信结合我们的 AI 技术,能够为全球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体验。” 大儿子听后,心中满是惊喜与期待,他深知这将是平台发展的又一重大机遇。但同时,他也清楚合作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挑战,技术融合、数据安全以及教育理念的协同都是需要谨慎考量的问题。
在与这家公司的初步洽谈中,双方就遇到了理念分歧。跨国公司更注重技术的炫酷展示和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希望 APP 中大量植入广告以获取收益;而大儿子则坚持教育的纯粹性,认为过多广告会干扰学生的学习,影响用户体验。大儿子诚恳地向对方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们做多元文化教育,是为了给孩子们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让他们在纯粹的知识海洋中遨游,而不是被商业广告所困扰。” 经过多轮激烈的讨论和协商,双方最终达成共识,在保证教育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的前提下,适度引入广告,并将广告收入用于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和技术研发。
与此同时,小女儿这边也收到了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的邀请,希望交流营实践项目能够参与到一个全球性的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这一邀请让小女儿既兴奋又倍感压力。兴奋的是,这意味着交流营的成果得到了国际权威组织的认可,有机会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作用;压力则来自于全球性行动的复杂性和高要求。
在准备参与这一行动时,资金筹集和人员调配成为了两大难题。全球性的文化遗产保护行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仅靠联盟现有的资金远远不够。小女儿四处奔走,向政府部门、公益基金会和企业寻求赞助。她在一次公益基金申请会上,深情并茂地讲述着交流营实践项目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以及参与全球行动的必要性:“这些年轻的学生们,他们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未来希望,通过参与这个全球性行动,他们将把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 她的真诚和项目的价值打动了许多人,一些公益基金会和企业纷纷表示愿意提供资金支持。
人员调配方面,由于行动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点,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工作人员。小女儿与联盟成员紧急协商,从各个成员机构中挑选出一批优秀的志愿者,并对他们进行了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不同地区文化遗产的特点、保护技术以及跨文化沟通技巧等。
大儿子和小女儿在应对这些新机遇和挑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责任的重大。他们明白,每一次的合作和行动都不仅关乎联盟的发展,更关乎全球多元文化教育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未来。他们将继续携手努力,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