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仍在继续着,这时赵云逸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大人,还有一个问题,您允许百姓可以持刀,这恐怕也是个不小的隐患”。
秦思源听了,立刻摆了摆手,语气严肃而又不容置疑地说道:“哪有什么隐患可言”。
“我之所以准许他们可以持刀,可并不是说他们就能带着刀到处随意走动,这持刀和带刀那可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百姓们持刀,那是可以放在家里,让他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心里能有最后的底气,这和住宅不允许别人私闯是同一个道理啊,是为了让他们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
赵云逸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几句,可一时之间又觉得秦思源说得好像也有几分道理。
那些反驳的话就卡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来了,最后只能悻悻地闭上了嘴巴,不再吭声。
秦思源看着众人的模样,心里明白,有些事儿现在就算跟他们解释再多,也是徒劳无功的。
他们从小所接受的那些观念,还有大明这么多年来那种深入骨髓的奴化教育,就像一道道枷锁,牢牢地禁锢着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根本就没办法理解自己的这些想法。
就单看几千年来当官的那个称呼——“牧民官”,听听这名字,那意思不就是把百姓当作牛羊一样去放牧吗?
在那些当官者的眼里,百姓的生死似乎都能随意被他们拿捏、宰杀呀。
哪怕是到了后世,在资讯还没那么发达的时候,这种情况也依旧存在着呢。
直到后来,资讯变得非常发达了,百姓们终于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了,这种把百姓不当回事儿的情况才算是得到了一定的遏制。
不过也仅仅只是遏制而已,并没有彻底消失啊,想要彻底改变,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无数人的不懈努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