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先导篇

在宣城市下面中的一个镇名为杨青镇,杨青镇下面的一个村落叫沈家村。在沈家村,大家凭借自己的双手得到收获,日子虽然艰苦,但也还算过的下去,春播秋收,无一例外。

沈家村里有一对夫妻,(男老人:沈柱;女老人:陈桂花)她们膝下育有五子。家中生活虽然拮据,但夫妻二人还是竭尽所能让孩子去上学。五个孩子在学习上并未有很好的造诣,最后都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小儿子在一家人中的学历最高,但也只是中专毕业,并没有找到一个固定的工作。

夫妻二人特别疼爱小儿子(沈文党),甚至已经到了溺爱的程度。在经济上给了他最大的帮扶,总是给他最好的。老人对其他四个儿子也没有一碗水端平,对大儿子(沈文林)的宠爱并不亚于小儿子,但唯独对二儿子(沈文吉)和四儿子(沈文凡)不闻不问。三儿子(沈文伟)从老人的手中也得到了不少,但他自己却不知满足。

1984年,老人去邻近的苏村为二儿子沈文吉说了一门亲事。对方是大字不识的一名女子,但女子(苏云)长的也挺好看的,为人勤快,各种劳务活都会做。二儿子的学历不高,初中肄业。初二那年,沈文吉不愿意待在学校里继续学习,他便离开学校四处奔波,期间他去了许多地方,但终归没有着落。

两人仅仅提亲的时候见过一面便结为了夫妻。结婚后,两人相互尊重,日子也还算可以。1986年10月3日,两人生有一个女儿,取名为沈心凝。苏云在月子中的时候,沈文吉的母亲并没有照顾她,而是提出了分家。在苏云嫁入沈家以后,她任劳任怨,操持家务,侍奉公婆,照顾叔侄,做好一个人妻子应有的本分。

大儿子沈文林在沈文吉前三年结婚,在苏云进门后不久,大儿媳生下了一个儿子(沈衡),沈母小心翼翼的侍奉。

苏云和沈文吉并没有计较,而是同意了分家,但两人都是新手父母,她们并不知道应该如何照顾孩子,常常因为不熟练而将孩子弄哭,听到孩子哭,苏云也着急,自己也跟着哭。苏云的母亲知道了女儿的委屈,她便从苏村来,徒步走了三个小时的路程,她尽心照顾女儿的月子。

沈父沈母分家的时候,仅仅给了沈文吉夫妻一锅用高压锅煮熟的米饭。未分家的时候,沈文吉为家里赚了不少钱,分家的时候,沈柱分文未给。苏云的娘家的日子也同样艰苦,苏云还有三个哥哥,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但苏母还是为她们带来了一些口粮。一直到苏云出月子,苏母才回家。

但这点东西也无济于事,沈文吉手里也没有钱,他不得不去向商店里面,看看能不能先赊一袋大米,但老板并不认识他,所以并不敢冒险,最后还是沈文林出面作为担保,老板最终才让沈文吉将大米带回家。

为了维持生活,沈文吉和苏云决定种菜,两人每日起早贪黑。也是那时起,因为需要为蔬菜进行浇灌,沈文吉的脚总是湿漉漉的,久而久之,患上了风湿,为了省钱,沈文吉并未有过多的在意。

两人每日十分辛苦,日子也得到了一些改善。女儿还在小,在断奶期间,需要让她喝牛奶,每日女儿需要喝三到四瓶牛奶。这样下来,开销不小,沈文吉只能更辛苦。苏云也买了几头猪来喂养。

两个人把小家经营的很好,她们期盼着日子能一天天得到改善。在这期间,沈父沈母并未给予他们任何帮助。

沈文吉她们分家三年以后,除了小儿子还未结婚,其他的儿子都已娶妻。三儿子育有一个儿子,四儿子结婚还未到一年。四儿媳性格虽有些霸道,但为人通情达理,不会计较一些细枝末节之事。与三儿媳(费敏)不同,她为人处事并不如四儿媳(刘慧),她总是嫉妒别人过的比自己好,因为别人比自己厉害,她就会生气,不搭理别人。因为这个,苏云没少受她的气。苏云并未同她计较,但费敏变本加厉,因为苏云喂养的猪比她的卖的更多,她就会耍小脾气,苏云为了家庭和睦,还是会忍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