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举兵伐吴

并让两名腐儒学子,去传教儒学,并派30人手保护学子。

遂则倭国使者同去,然而在此期间,倭国使者已经被这两名腐儒学子,洗脑了,心里只会有大唐。

李世民心里想把倭国改为寇县,为大唐国土的一部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倭国使者带着两名腐儒学子和三十名护卫回到了倭国。国内众人看到使者这般尊崇大唐的样子,皆是大为惊讶。但使者却不管不顾,开始大力宣扬大唐文化,推行儒学思想。

那两名腐儒学子更是滔滔不绝,讲述着大唐的繁华昌盛以及儒家的大道至理。

渐渐地,倭国上下都对大唐充满向往崇敬之情。

此时,李世民这边已着手准备将倭国纳入版图后的管理事宜。他选派良吏,制定适合当地的政策法规。

倭国君主听闻使者汇报后,虽有犹豫,但看到民众之心皆向大唐,且深知大唐之强盛不可抵抗,便决定顺应大势。

几个月后,于是派人前往大唐,表示愿意成为大唐的寇县,接受大唐的统治。

李世民龙颜大悦,当即应允诸多优待条件。从此,倭国正式成为大唐的一部分,在大唐的治理下,学习大唐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发展历程。

李世民的计划是,先由文化统一,改变当地的政策、语言、货币,各种各样的统一,将它们全部变成唐的黎民……

倭县的最高领导人、县长必须是长安的正式官员。

随后,他又转向朝中的文武百官,宣布了一系列加强国防、发展经济的新政策。

赵国境内,赵孝成王在皇宫里看着臣子们,可有什么新的消息。

一名臣子说道,

"听闻前几日大唐收复了一个小岛,好像叫寇县。”

赵孝成王眉头微皱,目光扫过殿内众臣,沉声道:“大唐收复寇岛?此事当真?”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疑惑和警觉。

那名报信的臣子连忙跪地,恭敬地回答:“回禀大王,此事千真万确。据探子回报,数日前,大唐皇帝李世民为两名学子传扬儒家学派,将其收复。”

赵孝成王听罢,心中不禁泛起波澜。他深知大唐近年来国力强盛,不断扩张领土,如今又收复了寇岛,其势力更是如日中天。他转头看向另一名智谋过人的老臣,问道:

“卿家以为,此事对我赵国有何影响?”

那名老臣沉思片刻,缓缓说道:

“大王,大唐收复寇岛,虽看似与我赵国无直接关联,实则暗藏玄机。

其一,寇岛地处东海要冲,乃兵家必争之地,大唐得之,可进一步巩固其在海上的霸权;

其二,此举亦显示出大唐皇帝的雄心壮志,意在一统天下,我赵国不可不防。”

赵孝成王闻言,面色凝重,点头称是。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亡国灭种。

他环视四周,见群臣皆面露忧色,心中更是焦虑不已。

“那依卿之见,我赵国当如何应对?”

赵孝成王问道。

老臣沉吟道:“大王,以臣之见,我赵国当速速加强边防,以防大唐突然来袭。同时,可派遣使者前往大唐,表面上祝贺其收复寇岛,实则探听虚实,了解大唐下一步的战略动向。”

赵孝成王听罢,觉得此计甚妙。他当即命人准备车马,选派得力使者前往大唐。

同时,他也下令加强边防,严阵以待。几日后,赵国使者抵达大唐都城长安。

他们受到了大唐皇帝的热情接待,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会谈。

在会谈中,赵国使者表达了对大唐收复寇岛的祝贺,并询问了大唐未来的战略计划。

大唐皇帝李世民微笑着回应道:

“赵国使者不必担忧,我大唐收复寇岛,仅为保家卫国之举,并无他图。

至于未来战略计划,自当根据时局变化而制定。

但请转告赵王,我大唐愿与各国友好相处,共同维护天下太平。”

赵国使者听罢,心中稍安。他们感谢大唐皇帝的盛情款待,并表示将把这些话转告给赵孝成王。

回到赵国后,使者向赵孝成王详细汇报了在大唐的所见所闻。

赵孝成王听后,心中的疑虑稍稍减轻了一些。

他知道,在这乱世之中,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他也明白,大唐的威胁并未因此消除。

他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国内建设,提高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于是,赵孝成王开始着手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

他鼓励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加强军队训练,提高战斗力;同时,他还积极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共同抵御外敌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