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劝道:“四爷,留点力气吧,名声要紧。”
朱棣笑着说道:“就要这么做,不提醒提醒,人的忘性是很大的。要让天下的读书人看看,傅钟那土匪带了什么好头。”
到底是天纵聪明的人,道衍一下就反应过来。
回到北平,连如点的信息汇聚到了俩人手中。
傅钟征倭,果然还是老一套,投掷炮加上手雷就解决了忽必烈望海叹息的倭人。
战事越顺利,朱棣与道衍越不放心。
“这些战报看不出什么来,倭人怎么这么不经打。”朱棣有些头大。
“他们不经打是肯定的,倭人比得了元人的铁骑吗,投掷炮比得了后膛炮吗,这一上一下的区别,正好被傅钟弥补过来。还得想过法子在榆林营中安插一些人才好。”
道衍解释道。
朱棣摇摇头,“怎么安插得下去,父皇的拱卫司这么厉害,公主府他们就难以插手,何况傅钟铁打一般的军营。”
道衍也是一筹莫展,“搞不清傅钟的底细,一切都不能乱来。我们能轻松战胜残元,倚仗的是傅钟的开花弹,这是个划时代的进步,加上榆林府那些新鲜玩意,比如那个抽水马桶,这得有多聪明才能搞得出来。”
朱棣顿时失望,被自己视为天人的道衍都没有办法,看来自己终究与大位无望。谁叫自己笼络不了傅钟呢?
看到一脸落寞沮丧的朱棣,道衍尽管心里难受,没有条件硬上,不自量力的后果谁能承受。四爷还好点,他们血亲之间的争斗,兄弟叔侄之间的牵扯千丝万缕,有个什么人援颊,保留血脉的可能性也不是不可能。自己九族就惨了。平生的苦学,难道就是为了祸害族人而用的功吗?
想到这里,道衍迟迟说道:“四爷,既然不能下最后的决心,那些召集的工匠是不是都遣散了。留在府内,消息泄露,就是滔天大祸。”
听到道衍丧气的话,朱棣心如刀割一般。那些工匠真是有才,没有倭人的炼钢技术,也解决了二十五斤炮的炸膛问题。
”我舍不得,那些人散了,又不能明着向朝廷推荐,可惜了他们的才华。研究一旦中断,再续起来就不是这么容易的。“
大帝就是大帝,爱才就与一般人不同。
道衍蹙眉说道:”保留他们,得想个什么名义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