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考虑到大家的拳拳报国之心,我们决定增招部分女子入伍,但必须要通过考核和政审,希望大家能理解。”
众人一阵欢呼,徐曼青和何玉宁更是击掌相庆,并且用热辣辣的目光望向林辉。
纵使林辉在抗大见过大世面,也被臊得脸上发烫,他甚至都不敢多看徐曼青一眼,找了个理由就溜了。
“他娘的,那眼睛跟狐狸精一样!”
独立营的首轮招兵非常成功,仅仅一日就招够了500个名额,其中女兵有37人,徐曼青、何玉林、杨文彬、吴启华等人都在列。
从保密的角度出发,这些人都没有送往老营,现在的老营已经不再增加人员。
为了训练这些新兵,独立营抽调部分骨干成立了教导中队,营房和训练场暂时设在镇政府内;
同时在镇西的空地修建标准的营房和训练场,训练期限三个月。
新兵开训后,沈振华、朱日东等人全部参加了开训典礼,沈振华还做了讲话;
官不大,但已经有了领导范。
守备连的框架已经搭好,全部是三三制,每个连加上8人连部总共128人;
班长以上骨干全部由主力部队抽调,很多都是旅部增援的老兵,副职过来全部当正职。
教导队的教官也由他们兼任,自己的兵自己训练。
守备连训练好后就在内线作战,与民兵一起保护根据地安全,主力负责外线作战和野战。
为了便于指挥,青龙镇细分成五个区,序号一分区至五分区,每个分区辖3至5个村庄,由一个守备连驻守;
守备连是半军事武装,平时要开荒种地,没有荒可开就租种地主的地,自己解决吃的问题。
这样根据地就形成了主力连——守备连——民兵三级军事制度,以后地盘扩大后也按这个来。
独立营并不急于扩大地盘,随着经济的发展,加上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
全镇人口已经增加到4万余人,很多荒地正在开垦,养活当前部队还是可以的。
在沈振华的倡导下,独立营又兴起了新一轮的练兵热潮,相对于其他根据地的大幅扩张,青龙镇一直走的是精兵路线。
这一日,游击队那边传来好消息,沈振华把训练工作丢给朱日东,火急火燎的赶往老营。
上了飞龙寨后,沈振华直奔训练场而去,在这里他再次见到了那群被他寄予厚望的年轻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军工厂长江少华现宝似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