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襄一逃,他带领的关宁军当然跟随了。
这就引起了战场骚乱。
明军见关宁军都逃了,还不跑啊?
最后,连张春都被卷进了溃败的洪流之中……
这还没完呢!
溃败大军跟随吴襄一路逃,最终又落入了皇太极提前设下的伏击圈,被包了饺子。
更蹊跷的是:几万人都不是死了,就是被俘,唯独吴襄带着宋伟等十几个人,毫发无损地逃了出来!
呵呵,这场战役,大明朝廷输了个精光。
祖氏关宁铁骑也不复存在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事后,崇祯皇帝追责:
孙承宗因用人不当被免职。
吴襄带头逃跑,被捕下狱。
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携升吴三桂替父职,重建关宁军!
“听出味道来了吗?”此问后,宋献策继续说道:
“关宁军这又换姓了!为这次换姓,吴襄父子做了什么,已经不言自明。”
“但是,吴氏父子万万没想到的是:祖大寿居然没死!还以假降策略,骗过皇太极,全须全尾地回到了锦州城里!”
所有救援行动都失败了之后,大凌河城堡里的祖大寿,被逼到杀民夫、工匠,吃他们之肉,让战士们存活。
对于皇太极最后的劝降,祖大寿对皇太极说:
我走投无路啦,该降了。
可是,投降该有投名状吧?
这样:您放我带兵朝锦州方向逃,您率军在我后面追。
去到锦州城下,我赚开城门,我们一齐涌进城去,不就占领了您梦寐以求的锦州城了吗?
当时,皇太极身边的谋臣怀疑祖大寿诈降。
可是皇太极本人,坚信祖大寿的诚意。
因为这时,祖大寿的俩儿子,一侄子,还有其他一些亲属正在盛京郊区被软禁,优待着呢。
无论为个人,还是为亲人,他祖大寿没有不降的道理嘛。
然而,祖大寿又一次颠覆了皇太极对他这个人的认知:
祖大寿逃到锦州城下,喊开城门就立即进城。
当八旗军赶到护城河边时,锦州城里已经绞起了吊桥,关闭了城门……
皇太极这时才后悔不迭。可也没什么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