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食参果终究长寿 孝女赋招惹是非

柳亦风为难道:“下官也知道,找到她本人也就好说话了。可到哪里去找呀?她家仆人说她羽化成仙时,曾告诉说她还会回来的,我就派差人在她家中看守,一直等了两个多月,也不见个人影。下官恐怕时间耽搁长了,圣上怪罪,才写个折子呈了上去,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可结果呢,还是惹出了大麻烦。”

李大人见他说的实在,也不想再为难他。道:“不要着急,本官自有道理。她即便真的成了神仙,本官也要到她的洞府去查看一番,看她是哪路神仙。不然,无法交待呀?”柳亦风听他说的玄乎,以为是醉话。不敢再多言,只能千恩万谢了。

李殿奎不愧为办事干练而又不露声色的官员,他一面自己在官场上敷衍,一面早已派人到高老庄查了个清清楚楚。但是他对当地百姓所说的高翠兰“羽化成仙”,只认为是一个传言,而且这个传言还是从她的家仆口中传出来的,况且还是她知道柳知县要接她进京后家仆才说出来的,目的很显然,那就是高翠兰不愿意进京,不要成为名人,她想以此传言隔绝尘世的烦扰。

凭自己的感觉高翠兰并没走远,而且她还不会到亲戚家去住。于是又派手下到高老庄找几个认识高翠兰的人,发给盘缠,分别到附近各个寺庙、道观去寻找。并嘱咐他们:只要见到,不要惊动;立即回来报告,找到高翠兰的赏银十两。

果然不出所料,没有几天,一位老乡便在清莲寺中发现正在打扫庭院的高翠兰。这位老乡看得真切,也不敢声张,便匆匆跑回来向差官报信。消息很快报告给李大人,李郎中心中自然高兴。第二天一大早,通知了柳亦风,轻车简从,两乘小轿,只带了几个随从,直奔清凉山而去。

李大人一行来到清凉山上,有一段山路十分陡峭,李大人吩咐下轿步行。好不容易来到一处宽敞平坦地段,众人歇下脚来。李大人抬眼望去,清凉山虽然不是十分高大,但也山峦起伏,怪石嶙峋,苍松翠柏,果木丛生。半山腰间,云雾缭绕中一座寺庙,遥如仙界幻境一般,真乃一个清静,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众人来到山门前,跟差忙叫守门沙尼前去通报住持,就说本县县令引钦差大人到了,叫她快出来迎接。那沙尼不敢怠慢,急忙走了进去。

不大一会,住持慧清便带着知客前来拜见。见罢礼,迎进茶堂,敬上香茶。慧清道:“钦差大人亲临寒寺,实乃山门一大幸事,不知有何见教?”李大人道:“听说有个叫高翠兰的,来你寺中出家,可知道此人?”

慧清没想到钦差大人是为了高翠兰而来,更不知道这高翠兰与朝廷会有什么瓜葛,不敢隐瞒,只得答道:“寺中确实有个叫高翠兰的,她只是来投,刚来不久,尚未受戒。怎么,钦差大人认识她吗?”李大人道:“本官是奉圣上之命,专程前来看望她的。不知寺中清规,能否让本官见她一面?”

慧清不知其中缘故,暗暗吃惊。忙问道:“你说的这个高翠兰,可是本地高老庄人氏?”李大人道:“正是。”慧清道:“她本来也是寺中的施主,一心向佛,早就说要皈依佛门。老衲见她是富贵人家,又正值青春年华,没曾认她这个弟子。”李大人道:“法师没问她多大年纪?”慧清道:“问倒没问过,不过她们闲话时,跟谁说过她七十多岁了,老衲以为她打诳语,没放在心上。两个多月前她突然来此,说要出家,让老衲收留于她,碍不过面子,就先留她住了下来。”

柳亦风听到这里,才知道高翠兰果然来了清凉寺,心中有些惭愧,又不好插话。住持慧清接着道:“别说你是钦差大人,就是县令大人来了,老衲唯恐礼数不周,怎敢违背大人的意思?”说罢,便叫一个沙尼去喊高翠兰过来。李大人忙拦住道:“慢,不要讲本官来了,就说住持喊她。”那沙尼答应一声,便走了出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慧清陪李大人吃了一会儿茶,便见那沙尼带着高翠兰走了过来。刚到门前,高翠兰往里一看,见里面坐着几个穿官服的人,愣了一下神,扭头便回。那沙尼不知怎么回事,拉也拉不住。慧清见状赶紧站起来喊道:“翠兰,是老衲唤你!”

高翠兰这才停下脚步,慧清走出门来道:“快来,老衲给你引见几位大人!”高翠兰道:“师父,弟子是来出家的,怎么见得外人?”慧清道:“这可不是外人,这是朝廷派来的钦差,专门看望你的。”高翠兰道:“无缘无故,朝廷派人来看我怎的?”慧清道:“这可是你修来的福呀,能使钦差来咱庙中,也为咱清莲寺增光哪!”

高翠兰道:“师父,我一个平民百姓,如何认识朝廷官员?他们定是找错人了。师父快给我起个法号,就说我不叫高翠兰,快让他们回吧,我这不僧不俗的,可不敢去见官!”

说罢转身要走,慧清一把扯住她,小声道:“翠兰,你来寺中,老衲可没拿你当外,你也别难为老衲,人家是朝廷的官员,等你多时了,怪罪下来,那可吃罪不起。他们既然来了,早都打听的清清楚楚,再改名也来不及了。再说,老衲看他们决非有什么恶意,你去见见又能怎样?”高翠兰道:“我来这里,就是出家的,图的就是脱离凡尘,求师父让我回吧?”

慧清哪知道高翠兰这般倔犟,连皇上派来的人也不放在眼中。只得硬着头皮道:“翠兰,你既然来寺里出家,就得听老衲的话。皇上派人到寺中,就是咱寺中的大事,佛门的大事,谁也得罪不起。你可不能难为老衲,无论如何是要见的。来来,快来,老衲给你引见一下!”

说着话,硬拽着高翠兰走进门来,把她介绍给了李大人。高翠兰只得施了一礼,口念:“阿弥陀佛。”李大人正要答话,只见柳亦风“噗通”跪在她面前,口称:“姨娘大人,甥婿给您叩头了!”

高翠兰微微闭上了眼睛,道:“老衲已是出家之人,施主且莫行此大礼。”柳亦风道:“甥婿虽然不孝,也愿意承养姨娘天年,不知为何却要出家,岂不让晚辈汗颜?”高翠兰道:“老衲万念俱焚,一心向佛,别无它求,请施主不要再为难老衲了。”

几句话说得柳亦风无言可对,只得爬了起来。李郎中心想:“还没有披剃出家,就一口一个‘老衲’,一口一个‘施主’的称呼,看着又这么年轻,真有点不伦不类。”便对她道:“高翠兰,皈依佛门也是好事,可你不该欺骗县令,说自己羽化成仙了,你要知道,你这一句话,几乎毁了柳大人的前程,何况你们还是亲戚!”

高翠兰心中“咯噔”一下,没想到会害了自己的外甥女婿。但她毕竟随着沙尼们打坐念了几天经,有了些定数,遇事心中不乱。她抬眼看了看李大人,便不慌不忙地辩解道:“老衲一心向佛,以善为本,岂敢欺人、骗人。况且老衲自父母去世之后,一直没见过县令大人,如何去欺骗于他,李大人言重了!”

李郎中道:“本官已经查明,这可是你的家仆高福亲口所讲,这么说,那就是他故意哄骗县令?”高翠兰冷静地道:“老衲先前也有过求道修仙之愿,梦中也曾受仙人指点,说万寿山有个五观庄,叫我到那里去拜师,怎奈机缘不够,打听多年,无人知晓此山路径,故然去不得了,才一心向佛,来此出家。老衲在家时,曾给高福讲过,要去万寿山求仙学道。至于来了清莲寺,老衲谁也没有告知,为的是断了亲情牵扰,求得是佛门清静。若是有罪,皆老衲之罪。若是连累他人,那就是老衲天大的罪过。老衲宁可不进沙门,先入冥界,也不可造次罪孽!我佛慈悲,保佑众生。”

李郎中听了这番话,说得头头是道,而且软硬兼施,把“罪过”揽在自己身上,关键都是由“出家”引起。李大人是多么精明之人,他知道当今圣上武皇后最推崇的就是佛教,怎么能因为“皈依佛门”而治罪于人呢?不由得暗暗佩服高翠兰:一介村妇,能有这样的境界,实在难得。

于是故意问道:“高翠兰,看你年纪轻轻,却如何口口声声称为老衲?”高翠兰道:“李大人莫要见笑,老衲今年七十有六,称不得老衲吗?”李大人道:“何以见证?”高翠兰指着柳亦风道:“这位施主可以见证。”

柳亦风正要站起来答话,李大人示意他坐下。接着问高翠兰:“你父母都是百岁高寿,你又保养的如此年轻,有什么养生诀窍吗?”高翠兰道:“老衲不懂得养生,也不知道什么诀窍。只不过无欲无奢、粗茶淡饭打发日月而已。”李大人道:“听说你原来经常上山寻找食物孝敬父母,这清凉山上有什么延年益寿的奇珍异果吗?”高翠兰道:“老衲上山只是采些一般的山菇果蔬,并不认识什么奇珍异果。”

李大人看问不出什么结果,转个话题道:“本官还听说你年轻时有一段姻缘,可有此事?”高翠兰道:“早年之事,何以再提?”李大人道:“因听说你夫君也是个非凡之人,本官出于好奇,故而问之?”高翠兰道:“他只不过是个与佛有缘之人,早已被高僧玄奘收为徒弟,西方取经去了。”

李大人知道陈玄奘是本朝人人仰慕的活佛大和尚,惊讶地道:“原来是圣僧的徒弟,果然非凡之人。”转念问道:“玄奘法师西天取经早已于贞观年间满誉而归,难道他的徒弟没一道回来?”高翠兰道:“出家之人,不是老衲要问的了。”高翠兰这句一语双关的话,李大人当然也明白。

那当家师太慧清在一旁听得如坠云雾一般,一直愣在那里。到了这时,才想起吩咐沙尼给客人添茶。高翠兰乘机道:“李大人,老衲不便打扰,告辞了。”说罢施礼,退了出去。

李大人看着高翠兰的背影,觉得她是个奇人。便对慧清道:“看来这高翠兰也是个与佛有缘之人,就让她在寺中修行吧。”慧清连连答应。柳亦风赶紧叫手下奉上三十两纹银作为香资,交给寺中的掌管文书。慧清又带着他们烧了香,拜了佛,方才辞别而去。正是:

清凉山上清莲寺 佛光熠熠照善慈

百年难遇钦差到 宝刹因有重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