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你无须给朕交代,你需给学子交代。”
朱由校目光灼灼,态度不容置疑,语气坚定说:“朝廷将教育延伸到乡村,是让男女孩童启蒙,开智,即使万人中出现一名贤才,国朝各省,广大乡村都会涌现出数以万计的贤才,何况启蒙开智带来影响绝不止于此。
今后读书识字是大明每个孩童的基本权利,这是要写进国策中的,任何人剥夺孩童读书的权利,这将影响孩童的人生,诸卿身为省府重臣,全是国朝骨干,当清楚读书对乡村孩童的重要性。”
刘遵宪,吴士讲,元珍,宋玫等官吏神色惭愧,知晓皇帝重视教育,不曾想皇帝这般重视教育,将孩童公平受教育写进国策中。
旋即,刘遵宪主动承认错误:“陛下,是臣考虑不周,导致出现大问题,今后肯定查漏补缺,断然不会重蹈覆辙。”
朱由校面色恢复和煦,向宋玫嘱咐说:“宋卿,你负责开封府教育,此事交由你处理。刘卿,吴卿,你们随朕前往客厅,咱们君臣畅谈。”
闻言,刘遵宪等领命,齐刷刷跟随朱由校回到客厅,张焘迅速端来凳子,热茶,神色恭敬退出去,百官全部围在朱由校身边,靠着火炉取暖。
魏忠贤给百官斟茶,朱由校端起茶杯轻吮,面带笑容示意百官放松,言语平和说:“诸卿,世界大变,西方列国争相殖民他国,大明地处远东一隅,自然要顺应天下大势。
当前朝廷依据时局做出改变,军事改革,经济转型,文化复兴,朕身为皇帝,肩负复兴国朝的重任,时时刻刻不敢掉以轻心,生怕错走一步,将国朝带进万劫不复之地,让百姓身陷水深火热之中。
诸卿身为地方官吏,或执政一方,或镇守一隅,比朕更亲近百姓,更了解经济文化变革造成的影响及产生的破坏。今日,朕亲自向诸卿求教,大家不妨畅所欲言,说说改革的利弊及对改革的建议。”
河南官吏中,除刘遵宪进京同朱由校畅所欲言,了解朱由校性格,吴士讲,元珍,宋玫等不曾见过朱由校,对朱由校的了解或来自报纸,或来自同僚密语。
所幸百官对朱由校有粗浅的认知,皇帝坚持改革,虚心纳谏,立志中兴大明,数年来,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取得不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