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经过苏宜改革之后,科举考试变成了公考。
什么是公考呢?那就不得不涉及到苏宜对朝堂体制的改革了。
根据后世的经验,苏宜仔细划分了朝堂各个部门的职责,还有部门下岗位的职责。
公考就和后世的考公一样,想要考哪个岗位,就需要参加这个岗位每年一次的考核,包括笔试和面试两次考核,考试合格就能够任职。
不过并不是所有岗位每年都会招人,而且每年招收的人数并不一致,相关的信息都会在每年的固定时间发布在由苏宜创办的国家报纸上。
不过参加公考也是有条件的,除了从有资格颁发毕业证的学院毕业之外,没有进入学院学习的人,如果想要公考的话,就必须参加每年的统一水平测试和更加细致的职业能力测试。
统一水平测试是检测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劳这些,以及一个正常成年人该有的各方各面的学识水平,就跟后世的高中结业证书差不多。
职业能力测试就跟后世的职业能力证书差不多,能够通过职业能力测试就说明了当事人对该职业的专业水平足够了。
至于上面提到的学院,更多的像是从小学到大学一体的综合学院,拿到这些综合学院毕业证的人,就相当于同时拿到了统一水平测试合格证以及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技能的职业能力测试合格证,可以参加对应方面岗位的公考了。
苏宜的改革虽然一开始让大家都不太适应,但她积威甚重,就算满朝大臣都心有异议,没有一个人敢提出来。
更何况改革之后的朝堂也有很多文职岗位,这些岗位与如今的读书人还算适配,也不算是绝了那些寒窗苦读多年的读书人的路了。
所以这样的改革也顺利的推行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