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生活照旧

林丽和另一个老业务员聊起了这次去芽庄的经历,这个业务员这次没有去。但之前她也跟着陈喜经理他们组团去了九寨沟、云南旅游。她和林丽说,这种旅游现在她也知道了,是有很多套路的。

本来这些团费便宜的线路就有政府补贴,但是旅行社不会做这样的善事,他们也要赚钱的。听说这些组团去的人,到了当地,导游会按人头卖给当地旅行社。当地旅行社要赚到能覆盖他买人头的钱,才有利润。于是就会安排购物行程,不断鼓吹让客人 去买东西,这样他们才有利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个老业务员说,她朋友也是做旅行社的,一听说他们这次去芽庄的费用和行程,就说自己的旅行社做不了这种,会亏死的,而且也会把口碑做坏了。估计国内目前通过低团费吸引客户过去然后使劲让别人购物的就只有几个旅行公司敢做。

这人还透露,一般这种都是旅行社和他们保险公司的团队长签了对赌协议的。就是这个团要购物达到多少金额。他们这次的组团才有利润。林丽想想应该也是,不然当时那个地导不会这么着急,把他们那车的保险代理人召集起来,就在说让大家购物。

这些境外旅游团,能薅一点是一点。因为客人都是大老远来的,也就来一次。即使发现了被骗或者假货,要维权还是比较难的。大家来一次不容易,都要坐几个小时飞机,还有坐一小时大巴。林丽去了这次越南后,感觉以后再也不会再去了。

旅游体验感不好。当地人给人感觉很急功近利,而不是认真地做好旅游服务的工作。不知道是不是疫情后产生这种风气。

那个老业务员也说她现在都不跟着经理组的团出游了。除非路线真的很吸引人,有客户想要去,她才跟着去。之前他们跟着去了几次,每次都是导游会说很难听的话让他们买东西,觉得很烦人。之后她就没有去了。

林丽本来觉得出游买点东西无可厚非,但是导游的目的如果就是让人购物,那就变味了,旅游本来就是去放松心情的,反而让人不开心。加上还买到假的东西,那就去一次就够了。

这个业务员还和林丽说了很多。她说这种便宜的旅游团都有这种猫腻,陈喜经理和旅行社一起分钱,大家买的东西他是可以拿到提成的。他自己可能也会和大家说他也买了东西,但是至于那些东西是导游让他戴着展示的,还是打了折的,或者最后他还是退回去的,就不清楚了。

这也是为什么陈喜经理、柏丽主任他们这么热衷于带人出游了。他们组织的,他们就会去谈条件。

柏丽主任之前几乎每个月自己带二十个客户出去,有时候她还叫上其他的业务员带客户,一起凑个60人,80人。等这些人买了东西,她就会要求导游返还她好处费。

林丽感觉现在的商业模式让自己看不懂了。这天周末,她听到高兴在听一个视频,讲的就是商业模式。那个上面讲如果用金融方式来开店。高兴在那里听得津津有味,还让林丽也听听。

林丽大概听了下,就是说银行为什么要推贷款,他们的利润率超过35%。那个人举了例子,说假设一个银行100亿自有资金,然后吸收了900亿存款,他就有1000亿。这时候有人要申请贷款,它就可以从1000亿里的70%即700亿进行放贷。然而最赚钱的还不是个人贷款,而是企业。

他们会和几个企业谈,就是上下游,比如三家公司之间有交易,他们一起申请贷款,各自贷1亿。这样由于他们之间互相有交易,就放大了银行的放贷倍数。

把这种思路用在汽车零件厂的经营上。如果按照以前的思路经营,就是要有足够的资金链才能做大做强。但是他们那个行业互相之间习惯了赊账,导致资金回来的时间延长,这样汽修厂拿零件,可能会拖欠货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