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文盲,隋准也是很努力。

他把毕生所记得的好诗好文,改了改,一股脑儿写在墙上了。

关山月着人抄了回来。

一读,惊为天人。

关家主拿过来一看,亦是震惊:

“这岂止是有文采?简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隋准这是不世出的天才啊!”

饶是关山月性子审慎,此刻也不由得点头:

“确有大才,堪称卧龙转世。”

昔有卧龙先生躬耕于南阳,今有隋准小友种地在成阳。

两位关氏人杰敏锐地感受到,自己的家乡有一线可能,要流芳百世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看着这些手稿,他们越看越觉得,太对不住隋准。

怎能让此等人才,沦落狱中?

关家主心有不忍,问说:

“十三弟,现下究竟如何?三弟和那小友,在狱中可曾受苦?”

关山月徐徐放下茶盏。

“我都打过招呼了,受苦倒不曾。且如今没有铁证,无法审理,无需担心。”

但关家主如何不担心?

官场上那些肮脏手段,他是知道的。

“怕就怕知府强行提审。正因为没有证据,才要审。屈打成招,亦或是……人死了,不就有证据了么?”关家主道。

低沉的声音,让众人也跟着心里发沉。

众人面色惊惶,唯有关山月尚算沉稳。

他又端起茶盏,啜了一口。

然后才说:

“且我已修书给学政大人,大人恰巧在北江府,到咱们这儿来。”

众人皆面上一喜:

“果真?那咱们的人有救了!”

因着今年是科举之年,二月县试,四月府试,七八月又有院试同乡试,可谓紧锣密鼓,马不停蹄。

故而,圣上早早派了学政到各地去,慎行督学之责。

如今两江的学政,是关山月昔年在京赶考的旧识。

“若是有学政大人主持公道,便是知府,也不能往我们身上泼脏水。”关家主高兴地说。

气氛总算有些松快了。

“北江府到我们这儿,快马五日可达。拼命赶路的话,四日也不是不行。”

“就是不知,知府能不能等到那时?”关家主道。

这么一说,大家又有些沉重了。

大刀落在颈上,刀柄在人手中。

他们又怎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