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朱元璋,李善长恭敬地行礼,三跪九叩,口中念着:
“微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但看着朱元璋那不怒自威的脸色,李善长的声音不禁有些颤抖。
朱元璋目光如炬,缓缓问道:
“李爱卿,论语中‘朝闻道,夕死可矣’,你可知其何意?”
“陛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便是在朝闻得真理之后,若是傍晚死去,也应当心满意足!”
李善长毫不犹豫地答道。
朱元璋愤怒地瞪大了眼睛:“你这是放屁!!”
声音中的怒气让大殿的空气愈发紧张。朱元璋指着天幕,怒声道:
“你看看这解读!这根本不是‘论语’的意思!”
李善长看着天幕上浮现的内容,眼珠子差点飞出眼眶,他瞪大眼睛,目光充满震惊:
“这……这简直是歪理啊!!!”
朱元璋的怒火再次爆发:
“李爱卿,你若觉得不对,便再好好看看这‘抡语’的解读!”
“这才是更有趣的看法!”
朱元璋深深叹息,双眼发亮,带着某种期待望向天幕。
天幕上,话语不断转换,新的解读不断浮现!
【在“抡语”中,曾有这样一句话: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传世已久,指的正是人生各个阶段的不同状态与心境!】
【但在“抡语”的另一种解释中,所有的描述却变得面目全非!!】
【“抡语”解读中,三十岁不再是立足世界的标志,而是强者之姿的显现!】
【四十岁不再是无所畏惧,而是更为深沉的挑战与困惑!】
【五十岁,不是顺从天命,而是与命运搏斗!】
【六十岁,耳顺并非宽容,而是静观一切的洞察力!】
【七十岁,则成了无所顾忌的主宰,纵然打破规矩,却总能游刃有余!】
【抡语”中的解读,不仅仅是对年龄的描述,更是一种力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