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真正抗元的刘福通、韩林儿、陈友谅、张士诚这些人冲在前面,朱元璋在后面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明史太祖本纪,冬十二月,元遣尚书张昶航海至庆元,授太祖江西行省平章政事,不受。
那时候元朝还招安了朱元璋,虽然朱元璋拒绝了。
但是每每听到朱元璋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八个字的功劳全安在他自己身上的时候,有些人还是觉得脸皮未免太厚了点。
朱元璋只能说是参与了这件事情,并且最终摘了桃子,但不可否认其他人参与的功绩啊。
把这功全揽自己身上,这多少有点不道德吧?
驱逐鞑虏这事儿都有水分,更别说现在只能靠大明自己覆灭鞑虏了,这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啊。
打打秋风啥的,问题不大。
想要一举荡平蒙古,有难度啊。
朱元璋主要是受了传国玉玺的刺激,朱元璋想用覆灭鞑虏来证明天命在自己身上,在自己的领导下,北元被荡平,蒙古归入大明版图,谁还敢说天命不在自己身上?
朱元璋虽然看不起秦始皇,但不妨碍朱元璋承认传国玉玺的正统合法性啊。
“臣觉得此事要三思,如今大明内忧未定,何以平外患?正所谓欲攘外必先安内,臣建议还是先把大明内部稳定住吧。”
徐达回答道。
“臣等附议。”众人纷纷附和,虽然大家也想办成这事儿,但是不得不考虑实际情况啊。
这要是败了史书上还不知道得记载得多详细呢。
某某率领倾国之兵,北荡蒙古,败了,以致大明一蹶不振,实为国之罪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