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前,光启已经找过好几家设计院和事务所,每家看完设计稿都摇头,说这个结构无法落地。
最后还是听熟人说,京北建院的詹挽月在异型建筑体这方面的结构设计能力一绝。
正好负责这个项目的光启高层跟汪明叶的丈夫认识,便托她帮忙,问一问詹挽月的意思。
汪明叶和詹挽月之间无需客套。
等詹挽月把项目资料看得差不多,汪明叶直白地问:“怎么样?有几分落地的把握?”
詹挽月放下设计稿,没有犹豫:“八分,如果实地勘察之后,现场情况跟资料上写的一致,就是十分。”
这便是建筑设计方案不用改的意思。
詹挽月的语气透着绝对的自信。
诸多同行眼里的不可能,对她来说,只是寻常的理所当然。
汪明叶清楚詹挽月的实力,自己也是业内人士,当面听詹挽月这么胸有成竹地交实底,内心还是不免震撼。
因为从汪明叶的角度看,这个方案也是无法落地的。
果然不能用普通人的标准去评价天才。
她打趣了詹挽月一句:“这么有把握?你知不知道他们之前找多少设计院和事务所看过,那些设计师都说做不了。”
在汪明叶面前,詹挽月不用假谦虚。
她想什么说什么:“我是我,他们是他们。”
汪明叶自豪地笑起来:“说得好!徒弟超过师父,是师父的荣耀!”
詹挽月笑了笑,脸上却浮现刚才交实底时都没有出现的犹豫。
汪明叶捕捉她神色的变化,主动问:“怎么了?你有顾虑尽管说。”
“这项目跟我接下来可能会接手的项目,档期撞了。”
詹挽月无奈道:“老师,我手里还有几个项目要跟进,时间精力有限,这两个项目,我只能二选一。”
汪明叶愣了愣,好奇地问:“可能会接手?是什么项目?”
詹挽月把隆鑫那个项目全盘托出。
汪明叶听完后也陷入跟她一样的犹豫。
虽然竞标会还没开始,但汪明叶也笃定,只要詹挽月参与了竞标,最后中标的人一定是她。
别说在京北建院了,纵观整个行业,结构设计这一块,詹挽月的水平都是数一数二的。
而且隆鑫那个项目的异型建筑体也多,詹挽月的胜算更大。
光启和隆鑫这两个项目都值得接,含金量不分伯仲,实在难以取舍。
汪明叶考虑到他们铁三角的交情,主动给詹挽月递了台阶。
“光启那边我会推掉,你就跟承止他们把隆鑫的项目做好吧,垂直森林那个项目之后,这还是你们铁三角第一次合作,机会难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