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午,赵卫国终于起来了,活爹不好好上班,放着少妇独守空房,半夜跑赵家湾打弟弟,折腾大家一宿。
自己今天要去和老王他们交易玉米,起床后和爷奶说了一声,立马赶路去了。
好在黄土坡距离赵家湾不远,赵卫国甩着火腿仅用了半个小时便到达了目的地,老王等人并不在现场,赵卫国学着隔壁前辈们的操作,将玉米粒放在树林深处,又以空间操纵的方式,用树叶给遮挡了起来。
等了约莫两个时辰,老王等人带着推车来了,随行的还有10多个壮汉,3000斤粮食呢,人少了可不行。
“师父,你们来了?”
“嗯,这些都是咱家的惫懒货,入冬前不好好准备柴火,快过年了连炕都烧不起,只能组团来弄点柴火回去。”
赵卫国脸颊抽了抽,这个理由还是不错的。在60年代,所有的一切都是集体的,山上的树木枯草也不例外,普通人想要获取,只能在煤店购买(兼营),或者就是组团获取,个人私自捡柴,容易被人连人带柴或扣押的。
(我奶奶真实经历,我们家还是在农村,结果去老林捡柴,结果糟了老多年忆苦思甜,具体是什么事情大家都知道,忆苦思甜是形容词,而不是名词。柴火也只能是分配的。)
“师父,我来的早,树林里面用口袋装了十多袋树叶,兄弟要是不嫌弃的话,可以拉回去用着,我自己也用不了那么多,您和马师傅、谭师傅可以先进去看看,是否符合你们家的灶头,大家都是一口锅里抡勺的兄弟,不合适可不能硬撑不说。”
“知道!”
王柱国、马三立、谭通三人跟上赵卫国,在枯叶下发现了十五个袋子,都打开来检查了一下,兴奋地把三十张大黑拾递了过来。
“卫国,东西不错,至于内里就不检查了,我们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