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白傅作官

原来,多年前,白傅有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他一心为民,刚正不阿,在任期间,致力于整顿吏治、打击权贵的不法行为,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深受百姓爱戴。然而,他的所作所为却触犯了当地权贵的利益。那些权贵们平日里横行霸道、鱼肉百姓,在这位官员的打压下,再也无法肆意妄为。于是,他们勾结在一起,罗织罪名,诬陷这位官员贪污受贿、徇私枉法。

小主,

在那个官官相护的黑暗时代,清正廉洁的官员势单力薄,根本无法与庞大的权贵集团抗衡。尽管他据理力争,却还是被屈打成招,含冤入狱。在狱中,他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最终,他被秘密处死,尸体被随意丢弃在这官衙的禁地之中,无人问津。

他的冤魂不散,心中的怨念与不甘让他一直徘徊在这官衙。那些夜里莫名的动静、窗棂上的神秘身影、卷宗上的血字警告,还有禁地中传出的诡异哭声,都是他的冤魂在作祟。他的目的,就是要引起新任官员的注意,让他们为自己洗刷冤屈。

刘育麟看完书信,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自己初到白傅时,同僚们的异样神色、老吏的神秘警告,原来这一切背后都隐藏着如此惊天的秘密。他又想到自己这段时间被那些诡异事件吓得胆战心惊,此刻才明白,那是一位含冤的忠魂在向他求助。

刘育麟紧握着书信,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他意识到,自己必须要为这位官员讨回公道,否则这恐怖的事情将永远不会结束,而白傅的百姓也将继续生活在权贵的欺压之下。他深知,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那些权贵们在白傅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想要扳倒他们谈何容易。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之意,脑海中浮现出那位清廉官员含冤而死的惨状,还有百姓们被压迫时的痛苦神情,这些都成为了他前进的动力。

刘育麟小心翼翼地将书信收好,转身离开了禁地。回到自己的住处,他坐在桌前,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要想为这位官员翻案,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而这些证据,很可能掌握在那些权贵手中,他们必定会千方百计地阻止自己调查。

他决定先从那位官员的旧部和亲友入手,或许他们能提供一些有用的线索。第二天,刘育麟便开始四处打听那位官员的消息。他乔装打扮成一个普通百姓,穿梭在白傅的大街小巷,与百姓们交谈。他发现,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百姓们对那位官员的事迹依旧记忆犹新,言语中充满了怀念和敬佩。

经过一番努力,刘育麟终于找到了那位官员的一位旧部。这位旧部如今已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他见到刘育麟时,眼中满是警惕。刘育麟表明来意后,老人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大人,您还是不要管这件事了,那些权贵们心狠手辣,他们的势力太大了,您斗不过他们的。”刘育麟坚定地说:“老人家,我知道此事艰难,但我身为朝廷官员,若是连这一点正义都不能伸张,又有何颜面面对百姓?我一定要为这位大人讨回公道。”

老人被刘育麟的决心所打动,他长叹一声,说道:“既然大人心意已决,那我就把我知道的都告诉您。当年,大人被诬陷时,曾偷偷写下一份证据,藏在了一个秘密的地方,或许这份证据能帮您翻案。”刘育麟听后,心中大喜,连忙问道:“老人家,那证据藏在哪里?”老人说:“具体的位置我也不清楚,只知道在城外的一座破庙里,大人曾在那里与我秘密会面,他当时神色慌张,似乎在躲避什么,我猜测证据应该就藏在那里。”

刘育麟谢过老人,立刻准备前往城外的破庙寻找证据。他深知,这一趟必定凶险万分,那些权贵们很可能已经察觉到他的行动,会在暗中设下重重阻碍。但他没有退缩,他带着几个亲信,乔装打扮后,趁着夜色悄悄出了城。

一路上,他们小心翼翼,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当他们来到破庙时,四周一片死寂,只有风声在耳边呼啸。刘育麟走进破庙,里面破败不堪,佛像倾倒,蛛网横生。他和亲信们开始四处寻找,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就在他们一无所获,准备离开时,刘育麟突然发现佛像背后有一个暗格。他心中一动,连忙上前查看。暗格上布满了灰尘,似乎已经很久没有人打开过。他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将暗格打开,里面果然藏着一份文件。

刘育麟激动地取出文件,展开一看,正是那位官员当年收集的权贵们的犯罪证据。他心中一阵狂喜,终于找到了关键的证据,只要将这份证据呈交给朝廷,那些权贵们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然而,就在他准备离开破庙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和喊杀声。刘育麟心中一沉,他知道,自己还是被那些权贵们发现了……

昭雪之路

刘育麟怀揣着从禁地棺中得来的书信,回到住处后,彻夜未眠。那封信上的冤屈与血泪,字字句句都如重锤般敲击着他的内心,让他辗转反侧。天刚蒙蒙亮,他便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心中已然下定决心:哪怕前方荆棘满布,危机四伏,他也要为那位含冤的清廉官员讨回公道。

刘育麟深知,要想扳倒那些在白傅一手遮天的权贵,证据是关键。他首先想到的,便是去寻找当年案件的卷宗。第二日,他佯装成普通的文书小吏,再次来到官衙的档案室。这里存放着历年的公文案卷,堆积如山,散发着陈旧的气息。他在浩如烟海的卷宗中艰难搜寻,试图找到与那起冤案相关的蛛丝马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他的行动很快引起了别人的注意。一位平时就与权贵们来往密切的官员,鬼鬼祟祟地跟在他身后,见他专注于查找旧案资料,脸色顿时变得阴沉。没过多久,刘育麟就被几个衙役以“扰乱档案室秩序”为由强行带离。他心中明白,这是权贵们给他的第一个警告。

但刘育麟没有被吓倒,他转而将目光投向当年的证人。他乔装打扮成普通百姓,穿梭在白傅的大街小巷,四处打听那些知晓内情的人。终于,他找到了一位曾在衙门当差的老吏,此人对当年的冤案有所耳闻。

刘育麟找到老吏时,他正坐在自家小院里,神色憔悴。刘育麟表明来意后,老吏惊恐地看向四周,连连摆手:“大人,您快走吧,这事儿可不能提,那些人可不好惹啊!”刘育麟恳切地说道:“老人家,我知道您是怕被牵连,但若是没人站出来,那位大人的冤屈就永远无法洗清,白傅的百姓也会一直生活在他们的阴影之下。”老吏长叹一声,眼中满是无奈与痛苦,最终还是开口讲述了一些他所知道的细节。

从老吏那里出来后,刘育麟还没来得及整理这些线索,麻烦就接踵而至。当天夜里,一群黑衣人翻墙进入他的住处,手持利刃,恶狠狠地威胁他:“小子,别再查下去了,不然你的小命可就没了!”刘育麟毫不畏惧,他手持佩剑,与黑衣人对峙:“你们以为这样就能吓住我?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双方僵持不下,幸好附近巡逻的衙役听到动静赶来,黑衣人才不甘地离去。

尽管遭遇了生命威胁,刘育麟依然没有退缩。他意识到,明面上的调查已经很难继续,必须另辟蹊径。他开始暗中联络一些同样对权贵不满的小官吏,他们虽然官职卑微,但熟悉衙门内部的运作,能提供一些关键信息。通过这些人的帮助,刘育麟逐渐拼凑出了当年冤案的全貌。

原来,那位清廉官员在查办一起权贵私吞赈灾粮款的案件时,触碰到了他们的核心利益。权贵们为了自保,买通了当时的主审官员,伪造了大量证据,将贪污的罪名强加在清廉官员身上。不仅如此,他们还威逼利诱证人,让他们作伪证。

随着调查的深入,刘育麟掌握的证据越来越多,但他也越发小心谨慎。他知道,权贵们不会坐以待毙,一定会想尽办法销毁证据,甚至对他下毒手。为了确保证据的安全,他将这些珍贵的资料分别藏在不同的地方,只有他自己知道具体位置。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刘育麟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他避开了权贵们的眼线,带着精心整理好的证据,快马加鞭赶往京城。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深知,自己肩负着为冤死者昭雪的重任,也承载着白傅百姓对正义的期盼。

到达京城后,刘育麟没有直接去面圣,而是先拜访了一位在朝中颇有威望的正直大臣。他向大臣详细讲述了白傅的冤案以及自己的调查过程,呈上了所有证据。大臣听后,震惊不已,对刘育麟的勇气和执着表示赞赏,并答应帮他将此事呈递给皇帝。

几天后,皇帝得知了这起惊天冤案,龙颜大怒,当即下令成立专案组,彻查此事。专案组在刘育麟的协助下,迅速展开调查,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权贵们,面对如山的铁证,再也无法狡辩。

最终,当年参与陷害清廉官员的权贵和贪官们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那位清廉官员的冤案得以昭雪,他的家人也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当消息传到白傅时,百姓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他们自发地来到街头,庆祝正义的到来。

自那以后,白傅的官衙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再也没有出现过诡异的事件。刘育麟因为他的正义和勇敢,成为了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他走在白傅的街头,总能听到百姓们对他的称赞和感激,孩子们会围在他身边,眼中满是崇拜。

而这段恐怖又充满挑战的经历,也成为了刘育麟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每当他回忆起这段时光,心中都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对冤死者的同情,有对权贵的愤怒,更有对正义得以伸张的欣慰。这段经历时刻提醒着他,为官者,当以正义和良心为准则,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压力,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未来的仕途上,刘育麟始终坚守着这份信念,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