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要在入阁哪有那么简单?要不是自己有功劳,要么是父辈有功劳!
像张廷玉,就是他爹张英于康熙三十八年登上相位,父辈有荣光,才能刚入仕三年就被破格提拔——
张英隐退后,康熙召张廷玉至畅春园,询问其父张英致仕居家近况,又命他赋诗,张廷玉作七言律诗二首,颇得称许,当日奉旨侍值南书房,特旨带数珠,着四品官服色。
所以,齐方起跟在张廷玉身边学的这半年多来,一直和章佳·阿克墩、章佳·阿克墩、兆佳·德成、辉发那拉·诺岷琢磨怎么才能一步入阁。
对着朝堂格局、京城局势、军队管理、地方治理、律法税制等翻来覆去研究了个遍,最后把目光停留在河务上。
没办法,他们起点虽高(科举名次不错)但底蕴不足(家世、阅历、经验差了些),朝堂格局轮不到他们指指点点,京城局势更不敢指手画脚,地方治理……他们还够不到封疆大吏的层次,军队管理、律法税制那是打死都不能碰的东西,一碰就得完。
算来算去,也就河务、盐政等能想法子捞捞功劳,还勉强能靠师父、岳家等与之硬碰硬,真正做出点实事来,引得圣上垂青,也不会被各个党派往死里打压、毫无招架之力。
加之戴铎给宜修传信,胤禛插手了盐政,还是最肥的江南盐政,几人便只有河务这一道走。
这不,五日前,就如何整顿河务、借此攀升写了个折子,暗中递到了宜修手上,请示主子是否可行,若是可行,希冀主子能替他们压阵/兜底。
底下人如此进取,这般有凌云志,宜修自然是高兴的。
折子写的也不错,就是、就是年轻了些,阅历不足,很多事看不透,传信有些话也难以说开,怕不能起到醍醐灌顶的效果。
宜修便传信齐方起,安排了这次会晤,好当着面,把话说开。
为了不惹人注意,宜修特地去敏妃面前打包票,拿八公主说事,保证一定让他们夫妻俩和和睦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