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加油站,继续往海边去。
将近一个半小时之后,来到了一个渔村。
说是渔村,但这里出海打渔的渔民其实已经越来越少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型渔船和运输船,都已经普及。
一艘木船一张网的时代,早已过去。
最多也就是靠着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去打捞一些比较特别的海货。
比如那些因为生活习性,有规律的按照一定周期路过某一片区域的鱼类。
捕捞到这些新鲜食材,还能稍微改善一下生活。
至于那些普通的鱼类,可就只能勉强养家糊口度日了。
因此年轻人更热衷于外出打工。
一个月两三千块钱,不算多。
但好歹比累死累活,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却换来天天吃咸鱼干的糟糕日子。
不说别的,光是工厂食堂,一日三餐,起码可以变得样的吃点可口的饭菜。
可是,总有些人,是没有办法走出渔村的。
比如那些年纪已经偏大的老人。
以及还未成年,没有工厂接收的孩子。
家里有年轻人外出打工的还好一点。
每个月都会寄点钱回来,补贴补贴家用。
要是没有年轻人,那就麻烦了。
基本上找不到什么出路。
村尾高家就是这种情况。
一家三代。
正好在中间那一带出现了断层。
家里只剩下老两口和一对双胞胎孙女了。
双胞胎的父母,在一次进城买年货归来的途中,出了车祸。
双双殒命。
整个家庭,一下子天就塌了。
在海上打拼的一辈子,早已一身病痛的爷爷高海童,无奈之下,只能找出已经封尘多年的渔网和老渔船,补了补,重新出海。
奶奶李凤琴,则是每天背着爷爷打回来的新鲜鱼,到附近的海鲜直销码头去蹲在路边,看看有没有那些自家采购的老板,能够过来捡捡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