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见自己表态的目的已经达到,也就不再坚持领取这个差事,不给别人留机会是要遭人恨的。
“丞相言之有理,但要是没人来领取诏令的话,骞一定要去为大汉取回此稻种。”
出使过西域就是张骞的底气,西域大小三十六国之多,他依然能凭借汉使的身份平安往来,要不是匈奴人从中作梗,他也不至于十几年才返回大汉。如今匈奴人自身难保,还有谁敢在这时扣押大汉使者。
那新稻种所在的位置又不在匈奴人的势力范围,要是谁敢冒犯汉使威严,他张骞就敢血溅当场,之后自有陛下派兵灭其国,诛其族,让番邦蛮夷沐浴王化。
公孙弘躬身道:“还请陛下尽快发布此项诏令,也好让天下百姓早日种上这种稻米。”
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刚才所说的报仇不过是为了师出有名准备的说辞,要是能兵不血刃的拿到新稻米则是再好不过。
如果那番邦蛮夷不识抬举,再让他们见识大汉的天威也不迟。
贯通儒法两家的公孙弘早已经对这些轻车熟路,想打你就能找到理由打你,不想打你也能找到理由劝自己。
汲黯此时却是有些不满,“要是那蛮夷此番变了想法,老老实实地献上稻米,那富民侯师门的人被打伤就这么算了么,不能便宜他们,该打的还是要打。”
刚才百官群情激奋的时候,陆鸣就知道他们其实是为了尽快获得新稻米才如此表态,没想到汲黯却真的有报仇的想法。
这位右内史的真诚让陆鸣有些羞愧,打算下次再编故事的时候扯到倭寇那里,这样就是真的引来大汉发兵征讨也不算误伤。
如今要是平白把人家占城人给灭族了,陆鸣心里还是过意不去的,希望他们见到求取稻种的汉使时脑袋聪明点,别以为离得远就打不到他们。
“多谢右内史挂念,不过那已经是将近十年前的事情了,当时的那几个番邦土着还在不在都不清楚,如今也不知该找谁报仇。要是这次他们能配合交出稻种,还是以和为贵得好,我那位前辈临终前也是如此交代的。”
为了安抚汲黯,陆鸣不得不又把前辈拉出来用一下。
汲黯闻言后也平复下来,既然是陆鸣前辈的临终遗言,他也不好违背。
“陛下,臣与富民侯已经商讨过育种之事,等明年开春之后,就会开始种植这些新粮食。”